扎根乡镇卫生院四十多年,甘守清贫寂寞,潜心研究医学,在临床诊断上卓有声誉。县妇幼保健院北城分部门诊部主任王文昌——妙手仁心惠四方
前不久,央视“黄金剧场”热播的电视剧《医者仁心》让人深深感受到医生救死扶伤、淡泊名利的崇高职业信仰,让人真切体会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理想和责任,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一位甘守清贫、潜心钻研医学的医生,他就是原山口镇卫生院门诊部主任、现县妇幼保健院北城分部门诊部主任王文昌。
王文昌1943年出生于九江县,1962年从江西医药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上奉卫生院工作。第二年,年仅20岁的他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先后生下两儿一女。1975年,步入而立之年的王文昌调到原山口区医院。当年,一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清新气息在全国行业间兴起,作为业务部门的山口区医院也搞得沸沸扬扬。年终,在比业务、比贡献的活动中,王文昌由于表现平平只得到四票。看到别人得到满票并佩戴大红花,王文昌顿时满脸通红,一溜烟跑回家里,通宵未眠。他想,人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必须拿出“硬功夫”来。
从那以后,王文昌在时间上加一个“勤”字,在学习上刻一个“苦”字,潜心钻研医学。他白天帮人看病,晚上坚持学习到凌晨一二点,经常在三更半夜“爬格子”写论文。有一次加班,妻子四次把饭菜热好端到他面前,他都忘吃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当时,王文昌每个月只有100多元工资,不但要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还不时要购买学习资料,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一次急需钱用,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将当年送给妻子的结婚信物——瑞士牌手表卖掉。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妻子到本镇农机厂打工,每月挣20多元贴补家用。回忆起当年的艰难生活,王文昌感慨地说:“要不是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以后的一点成就。”
成功总是青睐认真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王文昌终于在全国医学界崭露头角。1996年,他撰写的论文《甲硝唑治疗口腔疾病203例临床疗效分析》获得全国内科学术会二等奖。1997年,撰写的《复方虎耳草滴耳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9例临床疗效观察》一文通过国际级医学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他被正式邀请参加第二年10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9分钟的交流发言。1998年,他潜心研究的医学成果《左旋咪唑、消炎痛佐用五草益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更是一举荣获新加坡名医成就“金杯奖”、泰国医学“金象奖”等五项国际级大奖。为鼓励他在医学领域的突出成绩,山口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奖励他6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后来,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多次找到王文昌,想调他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坐诊,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只想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安心钻研医学,多为祖国医学作贡献,为全国的患者服务。”就这样,王文昌在山口医院一呆就是30年,直至2005年退休。有人为他统计过,退休前十来年间,他每年都要为医院创收15万余元;一共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退休后,王文昌被聘用到县妇幼保健院北城分部中西结合科门诊部继续发挥余热。他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心脑血管、肾病、口腔病、皮肤病等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每年都要治愈20多例疑难病患者。去年上半年,白岭镇一名患有脑梗死的中老年妇女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门诊部。据家人介绍,患者在几所省内外大医院都治疗过,花了8万多元却无任何疗效,目前意识不清,连熟人和亲人都认不出来。王文昌采用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彻底治愈。患者家属感激万分,给门诊部送来一面写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锦旗致谢。
王文昌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患者,每年都要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两三千元。去年7月的一天,烈日炎炎,一名年近花甲的患者一瘸一拐地走进门诊部,走近后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经了解,患者姓黄,漫江人,左脚溃烂两年,连踝骨都露在外面,看上去惨不忍睹。黄某在省市几大医院治疗了好几万元,最后无功而返。当他听说王文昌能有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信息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门诊部求治。通过王文昌的精心治疗,三个月彻底治愈,黄某可以正常走路。由于黄某独居在家,儿女全部在外打工,有一次无钱支付药费,王文昌是二话没说,替他垫付了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