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历史人物 • 正文

陈三立(1853—1937)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

陈三立(1853—1937),宁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人)。他是直接促成其父亲湖南巡抚陈宝箴走赂维新道路的一个著名人物,同时又 日晚清“同光体”诗人的杰出代表。
  陈宝箴是在同治六、七年间以知府到湖南去候补的,这时还只十多岁的陈三立亦随父前往。光绪六年(1880年),他父亲改官河北道,仍随赴任所,赞襄政务。光绪八年(1882年),他二十九岁,来到南昌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赴京参加会试,中式。但这年未应殿试,到己丑年(1889年)三十六岁时,才成为进士。
  光绪二十年(1895年)秋,诏授陈宝箴巡抚湖南。陈三立携带家眷,由武昌赶到长沙,辅佐他的父亲推行新政。这时他在政治上、学问上都已成熟,交游广泛,短短四年时间,结交和扶持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人物。他对民族民主革命事业,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如创办时务学堂,当时有四十多名学生,后来者基本成为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者,蔡锷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当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大量清洗官吏时,珍妃的老师文廷式被加以“结党营私,妄议朝政”的罪名“革职回籍,永不叙用”,并受到密诏“访拿归案”。文廷式正避祸于长沙,也是由于陈三立先生和他父亲陈宝箴在暗中帮助,秘密转移,才得旬于难的。
  戊戌年冬,他们父子二人也俱被革职,离开湖南,回到南昌。吴宗慈在《陈散原先生传略》中说:“先生既罢官,侍你归南昌,筑室西山下以居,益切忧时爱国之心,往往深夜孤灯父子相对,欷虚欠不能自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陈三立带着家眷迁移南京。其你仍留住西山“山青庐”,六月二十日,突然暴卒。据近人戴明震之你远传翁(字普之)《文录》手搞记载:“先严干总公(名宏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驻往西 山山青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陈宝箴北面匍伏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管,奏报太后。”父亲的猝死,对陈三立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从而导致他对政治极端灰心,遁入参禅礼佛的消极道路。不久,他参与了杨仁山居士在金陵的刻经事业,潜心佛教经典。他的诗风,也相应地转向隐晦深沉和悲愤幽怨的境界。这时正是光绪二十七年(1919年),八国联军直薄北京,慈禧太后挟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奔西安。圆明园被烧毁,皇宫宝物被侵略军劫掠,清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朝野上下,一片哀叹。清王朝为了挽救垂危的局势,不得不适当起用一些维新派的人物,陈三立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恢复原职的。但他仍东山高卧,淡泊明志,以诗文自娱,进行消极抵抗。他在辛丑年作的《书感》一诗,对清末腐败的政治和补偏救敝的权宜策略,进行了深刻地揭露,诗云:“八骏西游问劫灰,关山中断有余哀,更向谢敌诛晃错,尽觉求贤始郭隗。补衮经编留草昧,干霄芽孽满蒿莱。飘零旧日巢堂燕,犹盼花时啄蕊回!”在这首诗里他有力地抨击了慈禧太后擅权误国,招致外侮,狼狈西奔,及至返回北京,满目劫灰,为了求和,不惜处死毓贤、刚毅、徐桐等大臣,以献媚“谢敌”的可耻行为。同时,又揭露她恢复部分维新人物职务,借以欺骗世人耳目的阴谋。诗人也看到了一些真正有用的人才,还困处草野;新生的革命幼苗,已在蓬勃生长。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零旧燕,希望有朝一日,也衔些花草和泥土,再来补缀一下这堂上的旧巢。爱国之心,明显可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开始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兴办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与他的连襟萍乡李有芬等共同创设江西铁路公司,筹建江西第一条铁路——南浔铁路,先后出任协理、总理、名誉总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与汤寿潜等共同组织中国商办铁路公司。同时,他对于佛教经典的保存和留传,悉数用于传播佛教文献事业上,使得一些稀世的佛经,至今得以保存下来。
  满清推翻,民国肇造,共和政体,迭遭波折。始而袁世凯帝制自为,继而张勋称兵,私拥溥仪复辟,自是而后,军阀争权,战伐不休。面对这种复杂形势,他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既不参与保皇复辟,也不投身民主革命。后来他移居上海,与 一些旧朝遗老如沈首植、梁鼎芬、朱祖谋,严复、陈衍等时相过从,唱和不断,但都只是文字唱酬,并不同他们在政治上沆瀣一气。
  1923年6月29日,他的继室俞夫人在南京病卒。距俞夫人之丧仅一个月,他所钏爱的长男衡恪(师曾)也染病而亡。这使他痛深创钜。后来几年,他便养疴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并葬继妻及子于杭州牌坊山。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时来上海访问,由徐志摩陪同特来西湖拜访他,亚洲两个文明古国的两位诗人会见后,互相赠送了自己的诗集,还合影留念。
  1926年底,他由杭州回到上海,小住三年。因怀乡情切,便于1929提由次男隆恪陪同来到庐山卜居。这时他已年过八旬,深深地爱上庐山的自然风景,写了一本《匡庐山居诗》,并在他倡议下,由吴宗慈主持,编篡了《庐山志》。这部志书,由他亲自刘阅个性定稿,并写了序,还撰写《花径景白亭记》和王家坡听瀑布亭记》两篇文章。山居期间,蒋介石来牯岭避暑时,曾派专人到“松门别墅”联系,想来见见他,被婉言相拒。他对来使说:“我是一个久不预闻世事的世外之人了,即使会见,也没有什么话可谈,我看还是不必来见吧!”
  1932年春,当他听到老友郑孝胥粉墨登场,做了“满洲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的“总理”时,他断然与之决裂,斥责他“背叛中华”, 在“散原精舍诗》重版时,愤然将《郑序》删去。后来,因他的三男寅格恪执教于北京清华园,他便特到北京颐养,寓西四牌楼姚家胡同三号。1937年秋,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日伪政权对他百计劝说,要他效忠日伪,遭到他严词斥逐,后绝食五日而死,表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正气。
  陈三立是位著名诗人,他的父亲陈宝箴是清末维新派的主将,儿子陈衡恪是近代画家,另一儿子陈寅恪是现代著名史学家。一家三代名流辈出,世所罕见。
                           (---伍名之:清末同光体诗人陈三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