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以义务教育为例,北大附中是屈指可数的一流名校,挤破头想进去的学生成千上万,可是原校长康健却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好学校的差等生比差学校的好学生难过多了,压力太大了。”
普普通通一句话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公平、等级制。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班级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学生也被人为地分成不同的等级,出现了所谓的好学生、差学生,给成长期的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
分析这些现象,宏观层面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二元冲突,中观层面是行政教育体制和学校运行体制的矛盾,微观层面是课程标准导向应该怎么做,是方法重要还是知识本身重要、要能力还是要分数之间的矛盾。这些让办教育者感觉无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均衡,可以说,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关键看教师,教师队伍能否均衡关键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再来看高等教育,从1999年至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3%,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然而许多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部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校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更缺乏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办出特色、创造一流大学,成为摆在中国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除此以外,职业教育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目前,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认可度很低,现实发展状况不乐观。大部分普通百姓仍不愿意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认为上职校低人一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生源素质大幅下降;大部分企业并不乐于与职业学校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过前期征求意见并修改,将于5月份正式公布,这预示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改革。
义务教育不均衡:两位校长的无奈
宏观层面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二元冲突,中观层面是行政教育体制和学校运行体制的矛盾,微观层面是课程标准导向应该怎么做,是方法重要还是知识本身重要,要能力还是要分数之间的矛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在于教师均衡,可以说,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关键看教师,教师队伍能否均衡关键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本报记者 朱菲娜
北大附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屈指可数的一流名校,挤破头想进去的学生成千上万,可是原校长康健却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好学校的差等生比差学校的好学生难过多了,压力太大了。”
普普通通一句话却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那就是不公平、等级制。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班级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学生也被人为地分成不同的等级,出现了所谓的好学生、差学生,给成长期的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以前经济很落后的条件下,只能实行精英教育,效率优先,一定是保证重点优先培养,这是那时的策略。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到了大众化、普及化、公平化时代,义务教育法也颁布了,那么就必须真正做到义务教育均等化。”康健说,因为义务教育的本质就是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受教育问题,这是宗旨。
模式化培养不符合教育规律
尽管今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支出要占GDP4%的目标,可康健对当前义务教育改革还是忧心忡忡。有人认为教育均等就是搞平均主义,把好学校变普通,失去效率。还有人认为偏远地区那么穷,老师都没有,国家还要投钱,这是一种浪费。他对记者说:“精英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力还在持续。”
以淘汰制作为主要方式层层筛选出“高分精英”,这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导理念。康健前段时间刚去了趟英国,参观他们的学校,发现英国的学生只上半天课,于是很纳闷地问校长,校长回答:“只要学完了规定课程,其余时间完全让学生自主支配,没必要知道他们都干嘛去了。”两种教育理念出现了巨大差异,到底哪种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精英?
“精英的差异性应该是非常大的,个性很强烈、很张扬,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培养。而在我国,为什么要分重点班、普通班,进行分层教育,因为一切为了考高分,其他一概不管。其实追求的是一种同质标准,但实际上‘一白遮百丑’,被机械化训练出来的怎么会是精英?真正的精英不是成批模式化训练出来的,而恰恰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起来的。”康健说,同质教育法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
校长的矛盾和无奈
为此,康健在任校长期间,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现状,让一个好老师教一个重点班,然后必须再教一个普通班,但他最终还是感到无奈:“教育理念的差异很大,校长的自主性非常小,会出现很多矛盾。”
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个重要考试是会考,到底以什么标准衡量?在他看来应该按照课程标准,学完了就算达标了,不应有什么优劣之分,但现在会考和中考挂购,必须分个优良差,出题目就有难度系数了,等级就出现了。
这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二元冲突,小学、初中就是为了升高中,竞争、优胜劣汰必然出现,但义务教育的第一步是保证人人都有学上。所以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争议也非常大。如果课程标准太低,学生学不到更多知识,如果太高,又无法保证人人都能及格。康健认为,义务教育当前要解决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在权利公平下重新制定质量标准,但在这次公布的纲要里却没有涉及。
这也造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尖锐矛盾,康健经常听到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教的知识这么少,怎么考大学,简直拿孩子开玩笑。一边是要降低标准才能面向全局大多数,一边是升学竞争,造成巨大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