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张俊红
上世纪六十年代,1964年开始,一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九江地区最早在永修县组织部署各县干部开展试点工作,这是第一期“社教”。1965年,“社教”在永修县全面铺开,先后开展了三期。1966年元月,九江地区农村“社教”工作重点转移至修水县,即九江地区第四期“社教”。
上衫“社教”同升工作组人员合影,第二排右起第二人为作者
011966年元月,组织安排我参加九江地区在修水县上衫苏区的“社教”工作,历时半年。春节正月初六,我随参加“社教”的机关干部乘坐帆布大篷货车颠簸至修水县城,入住食品厂。按规定,新队员需先学习、武装思想才能开展“社教”工作。当年,福州军区司令部部分机关干部也来修水参加“社教”,他们作为新队员在县城参加政策学习,每个工作组安排四名部队干部。领队是著名的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他在1946年中原突围战中立大功,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批示:“定均有功,由少进中”,由少将升为中将),皮定均兼任九江地区“社教”工作团副团长(团长是九江地委书记田启松)。
新队员在修水县城经过一周紧张学习,主要学习1965年1月14日颁布的中共中央文件《二十三条》(即“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和1963年9月颁布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学习期间,在修水县城召开九江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大会,参会人员主要是全体“社教”工作人员和修水县三级干部。会议由皮定均主持,“社教”工作团团长、九江地委书记田启松作动员报告,修水县委书记朱宝荣介绍修水县基本情况并作表态发言。学习期间,“社教”工作团领导在皮定均带领下到各县学习点看望大家。
紧张的一星期学习结束后,“社教”工作团为尽快开展修水县“社教”工作,安排全体新队员在一个下午分乘十几辆帆布大篷货车,分赴修水县已开展农村“社教”工作的大桥、渣津、马坳区下辖的公社。我随星子县机关干部下到大桥区上衫公社。
上衫公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是湘鄂赣省苏区,1966年上衫公社机关驻地(宫选屋)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上衫苏区与湖南省平江县相邻。1927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傅秋涛、黄公略等发动和领导平江起义,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平江县,将起义部队开到修水上衫,开辟湘鄂赣省革命根据地,成立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掀起土地革命高潮。上衫曾是土地革命早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是中共中央最早拟定的中央苏区(后因王明指示被否定,中央苏区定在赣州和闽西),还是中国工农红军摇篮之一。
上衫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环抱,最高峰土龙山海拔1150多米,有部分丘陵,中间是开阔地和散落村庄,一条大水港穿流而过,终年不断,滋养当地人民。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历史文化厚重。我佩服军事家眼光,当年选中此地作革命大本营,战略纵深好。据当地干部介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武装与反革命武装多次激烈交锋,先烈鲜血洒满这片红色土地。1927年9月的下衫农民暴动和1933年2月红军16军7师1团与国民党陶广部62团在上衫来源岭的鏖战,红军和农会牺牲643位烈士。建国后,上衫有四座革命烈士墓,仅上衫公社下方附近一座红军烈士墓就安葬180多位烈士。大革命高潮后,上衫苏区出现“两多”现象:革命烈属多、红色革命家庭多,建国后这些家庭得到当地党和政府优抚和妥善安置。
“社教”工作队进驻上衫第三天,按上级要求,各个大队召开群众动员大会。我所在工作组进驻同升大队,该大队与绿化大队(现上衫村)紧邻。群众动员大会那天,参会男女老少极为踊跃。一位老大爷说:“好久没有今天这么热闹了,真像当年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时开的群众大会呢!”他曾是那时的农会会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时期,即 1950 年,老大爷参加了反霸斗地主、烧地契、分田地大会。他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此次“社教”运动的政策和号召,积极参与。动员大会宣读中共中央文件,宣传“社教”运动的意义和政策,呼吁群众积极投身其中。上衫公社作为红色老苏区,群众政治觉悟高且民风淳朴。
广大社员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社教”运动的号召。按部署,每个生产队安排一名工作队员,仿照土改时期“访贫问苦,扎根串联”的做法,深入群众开展工作。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普通群众家(不能住干部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得单独提高伙食标准,违规者将被通报批评。上衫地处深山,长期贫困,加之大革命时期武装斗争频繁,伤亡众多(尤其是男性减少,劳力稀缺),国民党围剿苏区时烧山,山林破坏严重。解放后虽集体生产,但土地贫瘠,贫困人口比例较大。
我所住的这户人家有三口人,两位老人和一个儿子,生活拮据。一天三顿都是烂薯丝粥饭(薯丝因晾晒时遇雨变质),毫无营养,但房东老大爷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还能唱几句红军教的《国际歌》。
来上衫之前,我们听闻这里是“梅毒病区”,对“梅毒”十分恐惧。医学界称“梅毒”传染性强、危害大,严重的会导致面部变形、女性不育等。进村后,我们确实看到少量社员有“梅毒”后遗症。“社教”工作初期,我们到群众家调查时非常谨慎,不敢坐椅子、喝茶水。据悉,上衫“梅毒病”源于大革命时 期国民党军队占领苏区后强奸妇女。建国后政府虽加强防治,但仍有少量病例。“社教”工作队针对此情况开展科普宣传,告知正常工作接触不会染病,一段时间后大家消除了紧张情绪,工作顺利开展。“社教”工作结束返乡前,所有人都做了抽血化验,无人染病。
按照“社教”运动部署,首要任务是向农村干部和群众传达党中央“四清”具体政策,通过学习文件、武装思想、发动群众,营造浓厚政治氛围。群众发动起来后,开始反映当地问题。干部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检讨自身非无产阶级思想,通过会议“洗手洗澡”,放下思想包袱,团结了干部和群众。各个生产队安排人员开展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工作,对侵害集体经济利益的行为进行教育。上衫公社有 8 个工作组,其中联长、绿化(上衫)、红岭工作组“社教”工作开展较好。联长工作组组长王中芳(星子县团县委书记)经验丰富,1965 年在永修县杨龙公社东塘大队任“社教”工作组长时表现优异,该大队还召开了“社教”工作现场会。
1966 年 4 月底,上衫公社“社教”运动进入关键阶段,大队、生产队两级干部在学习和群众评议帮助下,“洗手洗澡”放下包袱,思想解放后轻装上阵抓工作。5 月 1 日,大桥区“社教”片区领导小组组长胡生寅(星子县县长)来上衫公社召开全体工作队员大会,肯定前段工作并布置下一步任务,会后举行军民大联欢,福州军区机关干部和星子县干部表演了自编自演节目。
按照大桥“社教”片区领导小组安排,上衫“社教”工作队主持召开上衫全公社干部会议,用三天时间帮助公社领导干部“洗澡下楼”。会上,公社书记冷清菊、副书记兼社长樊旺生对照“四清”标准,检讨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包括工作多年但当地面貌变化不大、基层党组织建设方法欠缺、粮食产量低、社队集体企业发展慢、群众贫困问题未改善等。离休回乡休养的长征干部吴良泉受邀参会,他坚持党性原则,促使公社领导干部检讨错误,获得群众谅解,继续为上衫人民服务。
说到吴良泉,1933 年他去下衫药铺抓药时看到红军出发便跟随而去,多年无音讯,家人以为他已不在人世。他跟随红军到达陕北延安后,为中央一位首长做马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作战部队。建国后五十年代回乡省亲,家人才知其经历。上衫还有其他长征干部,如吴和满,长征时是司号兵,在宁夏固原县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部队将他寄养在当地农民家疗伤,伤好后却腿脚落下后遗症,无法归队,便在当地定居,后与一位丧夫妇女结合,建国后享受党和政府对离散红军的优抚。2003 年,87 岁高龄的吴和满在养子陪伴下回故乡上衫省亲。修水县电视台曾报道此事。
王中芳(前排左 1)与上衫社教工作队副队长张世兰(前排左 2)、杨旺龙等合影
031966 年 6 月,上衫“社教”工作队根据公社“社教”工作进展开展“回头看”,工作队长陶书恭(星子县委统战部部长)、副队长张世兰(星子县妇联主席)各率一个检查组,依据中央文件精神检查“社教”工作,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上衫苏区有光荣革命传统,政治基础稳固、党组织纯洁。几个月的工作未发现党组织内有蜕化变质分子。因自然环境和干部水平问题,上衫农业生产粮食单产低、贫困面貌未改变,但干部贪腐现象不严重,仅部分大队、生产队干部有少量多吃多占问题,且在“洗手洗澡”阶段已主动退赔处理。思想领域方面,通过学习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区别,干部思想觉悟提高,获得群众谅解后继续工作。在农业生产上,星子县 1964 - 1965 年推广“样板田”技术,水稻一季单产突破《纲要》,经验被星子县参加“社教”干部带到上衫,使 1966 年早稻长势好于上年,预计是高产年,这体现了“社教”运动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作用。
6 月中旬,上衫公社 8 个大队按中央部署普遍建立“贫农、下中农协会”(“贫协”)组织,对巩固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生产有积极作用。6 月下旬,九江地委书记、“社教”工作团团长田启松和副团长皮定均在胡生寅陪同下到上衫抽查“社教”工作,按中央“四清”标准全面衡量评估后,认为上衫“社教”干部工作深入细致、成效显著,符合要求,可进入全面总结阶段。
星子县参加“社教”干部在修水上衫苏区半年努力,使苏区人民提高政策水平,能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懂得紧跟党中央、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意义,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变落后面貌。这是 1966 年我们在修水上衫苏区“社教”运动的最大收获。1966 年 7 月 15 日,星子县参加修水上衫苏区“社教”工作干部全部胜利返乡。
王中芳、颜运策、阳良珍等人在上衫“社教”合影
作者简介:张俊红,1946年7月出生,江西省庐山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星子县委机要局副局长(主持工作)、星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星子县政协秘书长(兼提案主任、文史委主任)。现为庐山市书法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