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揭秘岁月留痕的祠堂瑰宝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修水古称宁州,唐贞元十六年(800),置分宁县,县治设常州亥市,今修水县城北城区。元大德八年(1304),升分宁县为宁州,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为义宁州,1914年,改称修水县。

  明清以来,宁州的祠堂因建筑精美,布局巧妙,造型风雅,匠心独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且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在湘鄂赣边县市,甚至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闻名遐迩。有“宁州祠堂抚州塔、苏州扇子浏阳伞”的美誉。  
  至清末,修水县城共有祠堂130栋、建筑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还有寺庙29栋、试馆12栋、书院4栋、慈善堂院10栋,共约13万平方米。形成了修水一大特色景观。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县城古祠堂或因拆除、或因失修、或因失火等原因急剧减少,至目前,仅留下35栋2.7万余平方米,九成分布在鹦鹉街以西黄土岭一带,成了修水县城一道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城市记忆。
  说起宁州古城,人们必称“九井十八巷”。“九井”是指九口水井,居民生活用水和防火水源;“十八巷”则是指十八条街巷。
  据《宁州志》(乾隆丁巳版)记载,宁州古城布局为:两市三街十八巷,明代龚暹纂修的《宁州志》有一幅“宁州州治图”从中不难发现,九井十八巷,构成着宁州古城的完整格局。
  三条街均为东西走向,临街钱庄店铺、茶楼酒肆相接,且很多是祠堂兼用,或祠堂附房;十八巷一律南北走向,沿街向南北辐射,街巷组成经络,呈鱼骨状格局,寓意鱼跃龙门、年年有余。 
  街巷由众多的老祠堂组成,庭堂民宅主要为祠堂院落。祠堂与祠堂之间由众多的小街小巷联通起来,街巷幽深狭长,一律青石板铺砌。
  以鹦鹉街建筑为例,来看看宁州祠堂的建筑特色。鹦鹉街建筑以联排、二层结构为主,并且以两侧封火墙做防火隔离。     
  有别于其他赣派建筑,其屋檐出挑宽大,一般在檐口下做三层挂落,形式丰富。街巷高宽比达2:1的黄金比例,加上宽大的出檐,遮阳庇荫挡雨,适宜全天候游玩购物。
  宁州祠堂建筑沉淀着几千年古艾和吴楚文化痕迹,既有吴建筑内敛、实用、精致细腻、重人性化,楚建筑浪漫、夸张、质朴简洁、善于想象的特点,又具赣建筑清新、典雅、布局协调、天人合一的特点。
  还传承着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独特的修水地方特色。现存的宁州古城祠堂可谓是一座千年古城最后留存的建筑活化石。
宁州古城的祠堂与城内外的古桥、古庙、古书院、凤凰山、修河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的象征。
  修建祠堂家庙的重要意义在于:尊奉祖宗,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道德教育,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故事,宣教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内容,形成文明道德、和谐友好的新风尚。
因此在宁州,祠堂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圣殿,更是修水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载体。它见证了历史发展,传承了城市的根脉,留住了城市的灵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