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养母猪之争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先来

  在农村,农户家里养猪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不过这要看在什么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人连饭都吃不饱,那有余粮去喂猪呢!因此,当时农户家里很少养猪。
  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农家的生活有所改善,才慢慢的开始养猪。那个时候养猪没有精制饲料,猪长得太慢,一头猪从小养到出栏,多半要一年时间。
  农家养猪的目的:一是为了积肥,那时不是现在,有这样那样的化肥,农家全靠养猪积肥种庄稼;二是为了全家过节换点肉,改善生活;三是换些钱,买点日常用品等等。一般家里养一头肉猪,很少有养母猪的。
那时我家有兄弟姐妹五六个,加上父母亲有七、八口人,用我爸爸的话说:“一家人的嘴巴加起来有一尺多宽”,靠生产队里按人口分的那点粮食,常常是入不敷出,那有多余的粮食去喂猪呢!
  好在妈妈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不断的以瓜菜代粮,半干饭半稀饭对付着,才没有让我们兄弟姐妹挨饿。要在家里养猪,至少要一个多人的口粮。为了不让孩子们逢年过节受欠于别人,妈妈还是同意养一头肉猪,但爸爸想的是要养一头母猪,这要大量的粮食对付它,对此心里就有些想不通了。
在我家,爸爸较为“强势”,不管我妈怎么想,执意要在家里养一头母猪,为此,妈妈还时不时地对着爸爸发“牢骚”,特别是当母猪临产后,为了给母猪增加营养多产奶,还要给母猪多喂粮食,小猪稍稍长大后,为了卖个好价钱,还要煮大米稀饭给小猪吃,我妈妈就更不乐意了。
  妈妈手里按我爸爸的吩咐给母猪、小猪加大了粮食的投入,可心里就是一百个想不通,有时候眼角上还挂着泪花,嘴上嘟嘟嚷嚷责怪我爸爸。爸爸心里也明白,我母亲是为了孩子们着想,只不过各自想的角度不同。
  妈妈想的是:本来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吃,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养这么个“玩意儿”,要一个多人的口粮对付它们,太委屈了孩子们;爸爸想的是:孩子们除了吃饭外,上学的要学费,年末时要给孩子们添衣服,家里要油、盐、酱、醋、茶,人情往来等等,那个地方少得了钱?家里养只母猪,一年能下两窝猪崽,能换来好几百元钱,妻子发发牢骚由她去,以后她会想明白的。
  母猪第一次生下了八个小猪崽。在我妈妈的精心照料下,只只膘肥体壮,不出两个月,就被抢购一空。
  爸爸手里一下子掌握了好几百元钱,这在当时一个小家庭也算是一笔大收入。爸爸留下十几元钱,其余的全部给了妈妈,从此妈妈再也不为家里养母猪的事发怨言了。
  这些事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回想起那个年代,有多少家庭为了家里的生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
  那个时候我十二、三岁,不能正确理解父亲执意养母猪的心思。当母亲觉得养母猪受委屈的时候,还曾帮着母亲埋怨爸爸,现在想起这些事觉得自己当时多么幼稚啊!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周先来:男,1950年11月16日生,修水县路口乡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初中学历。1968年4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正副政治指导员、团师政治部干事、政治理论教员、军史编辑等职,参与中国古代十大战例编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8军军史编写。1984年10月转业后,历任县委办干事、副主任、县党史办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三都垦殖场党委书记兼场长、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局长、工商局副局长、九江市工商局副调研员等职。主持或参与修水人民革命史、修水县志、中共修水县组织史的编写和修水县重要史展馆的编审等。多次受邀参与湘鄂赣苏区论坛,论文分别收录在一、二、三届论坛文集中并分由中央党史编辑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在县、市、省级党史杂志上发表数十篇文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