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陲平江、修水、铜鼓三县交界的三溪坳大坑,坐落着一栋坐北朝南,二进三横,占地500余平方的四合院,名“朱家大屋”。朱家大屋背靠青山,茂林修竹,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
原建筑在“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遭到焚毁,后在原址废墟上数次修复。这栋屋宅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家大屋。
一、朱师孟烈士故居
清乾隆乙亥年(1755年),十五岁少年朱方远(1741-1795年)离乡背井,从仁乡水源(今水源乡绣墩村)迁居崇乡大坑(今东港乡黄荆村),在当地开垦荒地,繁衍生息。
朱方远育五子,四子正模(1776-1851年),字瑞兆,号翠亭,例赠昭武都尉(正四品)。谱载:公(正模)幼从父由水源创居崇乡大溪……迄乎中年家渐丰裕,广置田宅。乾隆年间于所居之处,辟堂构二进三横。奉朝廷俊秀例名呈太学,以文武课子孙。相传朱方远、朱正模父子在崇乡三溪坳、平江陡角尖建有屋宇数栋,大坑“朱家大屋”是其中一栋。
迁居大坑的朱方远及后裔耕读传家,买田置地,同望族通婚,逐渐“家境愈增殷饶,世业犹如恢扩”开枝散叶,庠生、太学生层出不穷,仕宦商贾不乏其人。朱正模生子四:长子定照,太学生诰授昭武都尉(正四品);次子定熙,州庠生加授武略骑尉(正六品);三子定勋,博古通今,积学未售;四子定杰,例授按察使司照磨(正九品)。
朱正模曾孙隆农、隆鏸兄弟俩,皆少而敏学,谱载:隆农五岁入学,通晓四书章句,识者称神童。十一岁时赋有《桃江送别》七绝:桃树江头桃李春,桃花愁煞渡江人。江边人去桃还在,花逐江流涕泪襟。隆鏸,优附贡生师范毕业,最优等教员。
光绪甲辰年五月初四(1904年6月17日),随着一声啼哭,“朱家大屋”第五代,一个胖乎乎的男婴呱呱落地。二十年后,从这个诗书仕宦人家,走出了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朱师孟。朱师孟(1904-1933年),又称朱思孟,号贵民,派号奕浩。其父朱隆鏸任教铜鼓等地,为人仗义,学识渊博,是个开明绅士,因而朱师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23年秋,朱师孟从铜鼓养政学校毕业,考入江西省立师范学校,在校逐渐接触《新青年》《向导》一类进步书刊,深受启发和教育。由于他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活动,于毕业前夕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同封建家庭割裂,毅然破产革命,经常白天教书,夜间提着马灯走村串户,深入三溪坳、黄荆坑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同年冬,朱师孟同陈秋光、郑波平在三溪坳的杨泗庙、排形的西宫殿、东港渡的万寿宫等地兴办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000余人,并在农会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组织了黄荆坑、排形、台庄、西源四个党支部。陈秋光、朱师孟等共产党人播下的火种,为后来这片地区成为湘鄂赣边区较稳固的根据地,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1931年9月,朱师孟调任修水县第一列宁高级小学副校长;1932年初,任修水县台庄区苏维埃政府秘书。1933年秋,朱师孟不幸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杀害于铜鼓金鸡桥。朱师孟是赣西北修水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和湘鄂赣修水苏区教育的践行者之一。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1927 年9月发生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武装斗争,毛泽东是这次起义的最高领导者和指挥者,起义的目标是向长沙进军,以期通过武装暴动打下长沙。修水作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所属第一、第四团,首先在这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打响了湘赣边秋收暴动第一枪。
9月9日,卢德铭从武汉返回部队,根据中央决定,正式就任秋收暴动的总指挥。9月10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所属第一、第四团在总指挥卢德铭的率领下在渣津桥头召开军民大会。随后,部队继续西进,跨过修水、平江边界,占领平江龙门。
起义部队抵达三溪坳时,已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总指挥部决定就地短暂休整。三溪坳人民家家户户腾出自家堂前给部队歇息和使用,有的宁可几辈人合住一间房,也要设法腾出一、二间空房给部队。当时,朱家大屋在三溪坳算得上是最大的宅子,朱师孟的父亲朱隆鏸二话不说,将屋子腾给部队作为总指挥部驻地,同时兼卢德铭总指挥、余洒度师长的临时住所。
与此同时,一边忙着刷标语,做宣传,“暴动,把地主土地财产分给农民!”“没收封建会产分给贫苦农民!”的标语随处可见,徐骆驼屋留下的“工农兵暴动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标语,是现存最早的秋收起义落款标语。
9 月 15 日左右,接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密信,部队离开修水三溪坳,经铜鼓幽居、排埠赶往浏阳孙家塅。9 月 17 日,卢德铭率师部、第一团在孙家塅与毛泽东所率第三团会师。
秋收起义部队虽然在三溪坳只停留短短几天时间,但当地百姓心心念念。多年以后,村民冷三嫂仍不无感慨地说:“没见过这样比爷娘还好还亲的部队,冇粮给粮,缺衣送衣。”
三、湘鄂赣省军区中路指挥部旧址
湘赣边平江、修水、铜鼓三县交界的三溪坳地区,群山叠嶂,沟壑纵横。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的中心。1932年春,湘鄂赣省军区成立,下辖南路、中路、北路三个指挥部。
为了革命的需要,朱师孟(时任台庄区苏维埃政府秘书)和家人们再次把屋子腾给部队。1932 年 11 月,湘鄂赣省军区中路指挥部将“朱家大屋”作为驻地,为利于隐秘做了必要的“乔装打扮”。
情况万分危急,邓绍华当机立断,命令:“掩护总指挥,往后门撤!”这时,蜂拥而至的敌人已破门而入,邓绍华迅速组织人员堵住屋内巷口,同冲进来的敌人拼杀,保护总指挥林楚才等20多人从暗藏的侧后门冲出,成功脱险,而邓绍华等47名同志壮烈牺牲。偷袭得逞后,敌人仍不罢休,派工兵连放火焚烧朱家大屋。顿时,火光冲天,火连着烧了二天一夜,牺牲的烈士惨不忍睹,朱家大屋几乎化为灰烬,仅剩下两副石门框。
1934年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苏区人民革命到底,在湘赣交界的修水三溪坳修建革命烈士墓。收殓了包括“朱家大屋”47位牺牲英烈在内的数百位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于烈士墓。不久,国民党军19师进占三溪坳,捣毁了烈士墓,将刻有“受豪绅地主压迫生也痛苦,为工农群众解放死亦光荣”墓联石用作砌碉堡墙脚。
硝烟远去,红屋俨然,八十年弹指一挥间。2018年3月9日,湘鄂赣省军区中路指挥部暨秋收起义总指挥旧址——朱家大屋,被批准为江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屋现有朱师孟烈士堂弟朱淦东、朱持久、堂侄朱民生等户居住。
近年来,修水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前来三溪坳“重走红军路,重温红色史”,探访“朱家大屋”的人们络绎不绝。
“东港乡红屋棋布,红史厚重,红色资源丰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基地。”东港乡靖林红色协会会长樊爱清表示,接下来,将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整合利用好红色文物资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朱旭东: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从事检察、纪检监察工作卅余年。业余爱好收集整理撰写革命题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