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民间故事 • 正文

大椿“仙姑堂”的旧传新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吴小凡

  话说云腾山在大椿境内:东望雷峰尖、西倚大湖山、南收寒蹊岭、北顾张澄湖,四山皆名山峻岭。虽高不比四山,然屹四山之中心,拥翠其间,不同凡响——名气却在四山以上。
  云腾山三峰突兀,层峦叠嶂,竟与争雄,是一座“神仙”出没之山。神仙腾云而来,驾雾而去,无从定日。

  一只天鹅从天的南边飞来,见云腾山仙风徐徐,云蒸霞蔚,于是,把一枚金蛋下在了云腾山的襁褓里。时光荏苒,天鹅远去,金蛋从此造化,一半没在土里,一半留在外面,目之所及,一个椭圆的山包,三峰相拥,堪舆先生呼其:仙鹅抱蛋。
  吴姓二世叔祖讳文隆公(生明洪武二年己酉,殁景泰二年辛未),仰云腾山之气象,取“仙鹅抱蛋”之灵秀,开山建寺,名曰“仙姑堂”,敬奉观音菩萨,化供云霄及鲍、窦二位仙娘等神明。
  庆云澄彩,瑞日呈祥;神香交三界之辉,宝烛和四时之气;风琴写韵,仙鹅来舞;实瞻仰之形胜,是归依之福田;绿图舒卷,紫云迥映。从此“仙姑堂”应验有加,香火鼎盛。
  说起“仙姑堂”的“化供云霄”,不得不说说“云霄”的前世今生。敬神不知来处,岂不悲哉!
  原来云霄仍玉帝的女儿,与碧霄、琼霄两个妹妹一同在三仙岛清修,每日静颂《黄庭》,研得无上仙道,闲暇也约三五好友饮茶下棋,好不逍遥快乐!人们称她为云霄仙子或云霄娘娘。
  一日,结拜兄长赵公明被陆压道人所杀,为报此仇,决定摆下“九曲黄河阵法”,用混元金斗和金铰剪展现了极高的法力。最后,云霄仙子与她的两个妹妹琼霄仙子和碧霄仙子一同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这是她们在封神榜上的正式神位。
  再有奇事, 相传在清朝,有一年大雪封山,云腾山更是雪锁寺门,连月无人朝拜,寺内无粮缺油,一通暮鼓过后,僧人不得不点香告白。第二天一早,发现佛堂有米,香炉有火,云霄金身脚上有雪未融,原来是云霄昨夜灵身活现,下得山下化缘,解了燃眉。
  于是,信奉的人们更加笃定,“仙姑堂”威灵显应,菩萨“活现身”。后来,人们忘了云霄的来处,只是尊称为“化供云霄”。
  “仙姑堂”深受地方景仰,还有一章传奇述说。相传唐时,云腾山阳坡下,有地名“鲍家冲”,山居数户。鲍家有老父病母,年逾古稀,窦氏不畏家寒,勤勉侍奉。小姑初学女红,效嫂侍亲。
  十几年来,鲍姑窦嫂,恪守孝道,奉茶喂食,端屎接尿,浆衣洗裳,不舍昼夜。天年总是不济,粗粮不足,细粮全无,为了不让父母挨饿,姑嫂俩结伴而行,挖野菜,摘野果,翻山越岭,再苦再累,也心甘如饴。鲍家冲埂背有个野菜埚,就是她俩经常光顾挖野菜的地方。
  裹足,中国妇女的一首悲歌。小姑也效“步步莲花”,不料想,伤了脚指细骨头。小姑体弱又伤,总是嫂嫂驮小姑过埂,日子久了,嫂嫂驮姑也习以为常。一路俚语一路笑声,野菜埚留下了她俩太多的足迹。
当地百姓总是津津乐道鲍家聚了个好媳妇,是前世修来的福份。直至父母俩先后跨鹤西去,九泉含笑,她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别人。搭把手,抓点菜,再平凡不过,她们总是出现在乡亲们需要的时候,爱心感动了无数的人,大家记得鲍家姑嫂。
  初一、十五,人们吃斋念佛,在当时蔚然成风。有些人甚至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也要到寺里拜佛、上香。
  又是一个礼佛的日子,鲍家姑嫂鸡啼三遍就起床,洗漱完后,就踏着月色启程,准备到木鱼嘴(地名)寺里(云腾山古寺,因缺水,废,现存遗址)上“头炉香”。刚到半路,东方还刚露出熹微晨光,姑姑就发现一个老头半躺在道旁,两人赶紧上前查看,大爷须发全白,慈眉善目,桑榆耄耋。于是,姑嫂俩轻声呼唤,奈何老人已处昏迷状,只听口中吐出“饿”字。这时,姑嫂俩完全明白,估计老人也是上山求神问佛,走到半路,在这荒山野岭,昏饿了过去,正等待人们的帮助。
  姑嫂俩二话没说,嫂嫂就先驮起老人往山下家里赶,姑姑也不时在一旁扶着,但行一程过后,嫂嫂背着老人似乎越背越轻,脚步也越来越稳健,不一会儿,就到了鲍家冲家里,小心地把老人放在火炉旁。姑嫂俩一个烧火,多添柴薪,一个瓣粥,小心侍奉。
  一股暖流在老人的周身流淌,老人清醒后的第一句话:“你驮了我,到时候我也驮你。”乍听这话似乎使人迷糊,但姑嫂俩对老人的帮助是真心全意,不求回报,又一次诠释了人间真情。
  孝行天下。姑嫂俩的美德懿行,不仅在鲍家冲、在椿山,留下美谈,同时也感动了天地。有一天,姑嫂俩到木鱼嘴寺里进香,突然狂风壑出,地昏天暗,姑姑便爬到一块大如八仙桌的石上观察,就在此刻,树静天朗,一朵云儿落在石上,托着姑姑就欲升空,姑姑连忙按住云头喊道:“嫂嫂快来!”嫂嫂着急拉住姑姑的衣袂,姑嫂俩就这样踏着彩云飘然远去。
  这时,人们奔走相告,鲍家冲姑嫂“羽化成仙”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原来姑嫂俩救助过的老人是观音菩萨化成凡人,考验鲍家姑嫂,驮老人下山越驮越轻,原来也是观音暗中相助。“你驮了我,到时我也驮你。”原来观音早就暗示,最后驾祥云把姑嫂俩接上仙界。
  一个多么美好的传说,但至今“登仙坪”还在,“登仙石”还在,姑嫂俩升仙时石上留下的三寸金莲印迹还在。草木郁郁,有风吹过,似乎还在述说着什么,难道你又能从草木的枯荣中悟到了点什么呢?
纯朴的乡亲们为了纪念姑嫂以孝道感天,“羽化升仙”,就在鲍家冲到野菜埚的埂上建了一个木亭,亭额三个字:驮姑亭,有联为证:
  凭至孝升仙,共仰千秋懿范;
  以真诚立德,长留一段传奇。
建设中的大椿乡 “仙姑堂”。
  再后来,“仙姑堂”开堂伊始,鲍窦两位姑嫂,位列仙班,被尊为仙娘,雕像灼金。孝行得以彰显,德范得以传承。众生普渡,万民教化。两行留胜迹,笔管播清辉。我本乡野,出于对“仙姑堂”的尊崇,曾撰二联。
其一:
觅窦鲍仙踪,幽幽曲径,虚拟成亦幻似真,瑶台空渡;
观云腾气象,熠熠残辉,偏引得辰祀星祭,野老遥赊。
其二:
遍访名山,独此间抱蛋玄鹅,恰星期神仙远去,堪分灵气?
  其二下联提到“篆书勒石”,是“读书石”上铭刻的“读书处”三个篆字。相传宋时,黄山谷年轻时游学椿山,见“云腾书院”环境清幽,古木参天,修竹叠翠,鸟语枝头,于是,在书院潜心苦读,收获满满,并在读书石上留下“读书处”三字真迹,至今尚在。
  可惜书院不再,留下的只是暮鼓晨钟和悠远的佛号。痴迷如是,如果山谷重游,谁又能说点什么,表个明白。
  云腾山木秀参差,天遗大爱;“仙姑堂”占尽毓秀,参透禅机。我想用饱蘸乡情的笔调,寓情于云腾山及“仙姑堂”的旧传新说。我的魂灵早已安放在山的峰上,感受来龙大脉之震撼,神交千盘万曲之回眸,意会结穴“仙鹅抱蛋”的神奇。
  但我前行的脚步只过了“驮姑亭”和半山腰的“登仙坪”,哪“石门坎”和“一线天”怎么也阻挡不了我攀登的勇气。时而穿行在树荫里,时而爬行在岩颠上。我虽气喘吁吁,但和我同行的伙伴手指山㘭兴高而采烈,说:“一天门”到了,“不,‘倚天门’”,我说,“明明是‘倚天门’,怎么变成了‘一天门’”,是“贾”先生讹传还是不知过了“倚天门”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天堂呢?过不过“倚天门”你说了算,是不是“倚天门”神仙说了才算数。
  还是听仙人所言吧!过了“倚天门”不正是“仙姑堂”,堂宇宏壮,发妙彩于天金;擎柱高耸,罄奇遗于龙石,不正是“化供云霄”和鲍窦二位仙娘承受人间香火,接受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吗?
  翠霭牵衣,梵音莹耳。过了“倚天门”,是神仙的蓬莱,不,是人间的蓬莱!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吴小凡:男,修水县大椿乡人。喜欢传统文化,偶有作品发表。热爱运动、旅游。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民间故事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