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卢曙光专栏 • 正文

难忘沙龙诗友情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卢曙光

 
(诗友渣津采风合影)
  年青时我就喜欢写点东西,常以文化人为伍为荣,但外出做销售后,就很少关注这些。尽管曾读过闻捷、李季、贺敬之、李瑛、艾青等许多作品,也喜欢过拜伦、雪莱、普希金和歌德。甚至能背诵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全篇,“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那一联串的段落排比,直抒胸臆,曾使我血脉贲张。但随着生活的现实,与诗歌渐行渐远,但心中还藏着一个梦想。
  2013年我回到修水,整理乱叠的书房,开始卧榻扫尘,闭门谢客,认认真真的读起书来。驾着一辆破旧的福特,过起了“登山临水觞咏,布衣素食诗书”的日子。我不悟新诗的妙谛,于是传统的诗联成为学习重点,日久月深备觉学业荒疏,更有“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的迫切感,也有求师学艺的冲动。大概是2015年,应朱贵平、朱仰池老师盛情邀请,有幸成为了“伟立文化沙龙”一员。沙龙人数不多,提供平台的是热心地方文化的“伟立文化公司”的冷伟立老师,沙龙主座是朱仰池,他是山谷诗社发起人之一。成员有朱贵平、晏立东、汪维仁、樊俊峰、钱兴发、张玉清、熊耐久、周晓工、杨鹏远、晏巍清、胡小敏、夏桂林、冷述修。
  沙龙人数不多,但大家各呈风采。朱仰池积学深厚、朱贵平纵横开阖、汪维仁精工细琢、晏立东文词严谨、张玉清思维敏捷、熊耐久探本溯源、樊俊峰笔力沉雄、钱兴发诗书辉映、杨鹏远才华内敛、周晓工温柔敦厚,以及冷伟立的热心、夏桂林的劲健、晏巍清的明快、胡小敏的才气、冷述修的丹青,他们各有所长,这也是沙龙赢得社会普遍认可的根由。修水有黄庭坚、陈三立这样的大家,也有冷采芸、曹江陵、龚溥庆、涂公遂、吴天声、晏寄萍、黄植南等诗家,继有匡一点、朱仰池、朱贵平、匡金华、傅占魁、张玉清、黄君、戴嵩青、冷克明、吴新等薪火相传。而田间地头,挑着担子“吟诗”,放下锄头“作对”的秀才比比皆是,这是山谷桑梓的独特景观。而我以为小小的伟立文化沙龙,风景独好。
(从左至右:朱仰池、朱贵平、晏巍青、张玉清)
  伟立文化沙龙,是由朱仰池、朱贵平、张玉清、熊耐久等老师于2014年前后所创立。沙龙一月一聚,还办了《伟立文化》四开小报。我参加时已经办了5期,它不仅是社员发表作品的园地,更是展示诗学成果的平台。沙龙还应约做地方宣传,比如组织到朱砂、竹塅、渣津等地采风,配合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为《修水报》组稿。沙龙的老师都很有成就,大多都出过专集,每次活动我总是静静听着,没有压力,从他们言谈,学习如何写诗,体会如何做人。很难想像,远离文化圈的我,居然把沙龙的每月一聚,当成了企盼。自古道“真学问自五伦起,大文章自六经来”。对于一个没有系统受过传统教育的我而言,明白格律还不够,阅读的深入扩展而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而在沙龙最重要的收获是,感受到他们行文之外的许多可贵之处,加深了我对道德文章的理解。
  1996年底,我便离开了修水,先在上海,继而大连、惠州、东莞、汕头、深圳、赣州,十多年有如飘萍,忽南忽北。在开放的大潮下,我家姊妹四个举家南下,每年只是回来修水一、二次,常常是十几天假期后,又匆匆分别。稍安定后,母亲也随我们旅寄南粤。同学、亲友、同事都来往减少,人情礼数多有疏忽。后因母亲年事已高,又加老人叶落归根传统观念,2013年后,作为家中长男,我辞掉工作,陪伴母亲回到修水。在外多年,又是一介布衣,我也担心老母身后事过于冷寂。因此回来后,请客送礼不敢怠慢,总想把多年所欠人情一一弥补,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2017年7月19日,守寡34年的母亲走完了她的人生里程。7月正是天气最酷热的时候,当时最高温达到40度。没有想到的是,沙龙的老师们来了,他们大多都年过七旬,如此天气居然前来悼念,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感谢。我说,“这么热天,怎么也来了?”而一句回答“该来的,一定要来”,使我深受感动,倍觉这个集体的温暖。他们不会开车,或搭车或乘公交到驾校再走路过来,他们都步态龙钟,这件事让我怎能不铭记!伟立沙龙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能感受到高怀友爱。
(前排左一熊耐久、左二朱仰池)
  几年之后,朱贵平老师患癌,但他很乐观,当大家都为他担心时,手术后不久的他仍然参加聚会,一样谈笑风生。朱仰池老师血糖居高不下,行走也逐渐困难,开始深居简出,尽管如此,他对诗的热爱一如既往,每次山谷诗社有活动,都是做到能参加尽量参加。为满足他们的心愿,我是城南城北轮流接送,尽量方便各位出席,并为他们录相留影。每次在外活动,必将体弱的朱贵平老师护送到他楼下。我在《幕阜拾零》一书中,将朱贵平老师七律《鸣水洞瀑布拾吟》输入《鸣水洞前听瀑声》一文,将朱仰池老师《太平岭》《三千岭》两首绝句输入《苦竹岭前寻子胥》一文,晏立东老师的名字载入《幕阜拾零》《盛世宁红》后记,借他们的名字为拙作添彩。我名不经传,所作泛泛,并不妨碍我感恩之心的发自肺腑。
  2022年正值疫情封控,我在上海得知年近八旬的朱贵平老师不幸逝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非常震惊。我当时与晏立东老师打电话,表达本想回来亲送贵平老师最后一程,但身不由己。特撰联以表哀悼:
诗许谢康,胸怀叔度,今泣雨啼鹃,声哀大雅;
案陈吟草,耳响箴言,忆拾零付梓,泪涌双眸。
  此联下比记述贵平老师为《幕阜拾零》一书谋篇布局,并郑重推介。
呼叔疑言老,称兄恐不尊,契乃忘年,偶然相识成知己;
岁前亦应邀,雪后难践约,事为遗憾,从此莫闻赠诲声。
  此联下比指朱仰池、樊俊峰两位老师新屋落成,贵平老师相约年前到上杉、大桥庆贺,因天变下雪未能前往,终成遗憾。

(第6期《伟立文化》报)
   2023年发生了两件不幸的事,晏巍青两年前突发恶疾,多方求医后,还是仓扁无功,终于不治。巍青不仅诗写得清新明快,琴也弹得动人心弦,可谓琴剑诗篇,多才多艺,可惜天妒英才。最令人痛惜的是家中尚有年逾九旬的父亲,未能尽人子之责任。特撰联痛挽学兄:
一病断浮生,忍忘贤妻娇女,乐享天伦,顾复还须乌返哺;
千行彰才气,无奈苏海韩潮,空怀诗笔,霹雳却误雁归来。
  不久,年近八旬的朱仰池老师久病之后,药石无灵,魂兮天国。遵循他生前意愿,后事在上杉老家举行,因远离县城,我们一行只能是匆匆拜祭。人生在世,弹指一挥,贫贱富贵、生死荣辱如过眼烟云,又何况世态炎凉。想起两年内送走三位老师,每多感慨,特撰联以挽先生:
吟坛又霹雳滂沱,太息人生,痛泣雨惊雷,两载心伤三别泪;
耆宿真胸襟澹荡,长留精采,奈頹年劫运,余哀肠断一诗翁。
   今天的伟立文化沙龙,像所有的交流群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着“兴起、热闹、平淡”的过程。即使新的交流群不断涌现,也重复着同样的宿命。此情此景,难免生出“回首文昌旧游地,相从渐觉故人稀”的苍凉。但是不管手机中有多少交流群,又如何的新桃换旧符,但我会记住伟立沙龙的岁月。因为,在这里结识了老师,沐浴了儒风,增长了学问,享受过轻松和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卢曙光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