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
在明人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晚生多幸,平生获观涪翁真迹巨卷不下数种,如正书《发愿文》精妙入神,字大于杯,又大书《发愿文》文字不同,书于匹纸上,字几盈尺,草书《诸上座》乃书法三昧也,又草书《太白秋浦歌》十五篇于粉笺上,又草书《杜少陵秦州杂诗》,又正书《伏波将军庙诗》真得英雄矍铄之气,以上皆书于纸上,唯此乃绢书,高二尺许,字及百行有竒,凡千余言,文多不录,妙备诸题中也,此卷今归于天籁阁,元汴。”
说的是大收藏家项元汴得到黄庭坚《释典卷》后,幸而作跋,并称此为所见山谷唯一的绢本真迹巨卷,凡千余言,书法精妙,题跋诸多,珍藏天籁阁中。
项元汴题跋黄庭坚《释典卷》
(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见《钦定四库全书》)
虞集题跋黄庭坚《释典卷》
(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五,(见《钦定四库全书》)
《诸上座帖》极负盛名,相传清末流出宫廷后,张伯驹不惜以北京十座四合院作价换购。1956年,张氏将此“国宝”无偿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亦专意书写奖状褒扬。其内容录写五代僧人文益的经语,计六百余字,气势苍浑,字法奇宕,如脱缰野马,被誉为千年来最具神气的“草书”。
(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五,(见《钦定四库全书》)
黄庭坚(1045-1105)《诸上座帖》,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被项元汴盛叹书法精妙,又被谢稚柳引用,虞集亦称赞有张旭“圆劲飞动”笔意的黄庭坚《释典卷》,内容亦为佛家经典,录写《楞严经》,更是字逾千言,长久以来屡见载于明清各大书画著录,却未见实物,令人尤是遐思其纵横神采。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此次上氏拍卖2024春拍幸而征得一卷黄庭坚(款)《释典卷》,署款:“元祐九年(1094)四月戊申,书赠高城蒋叔震,山谷道人”,绢本,卷中遒劲有力、气势开张、翩翩欲飞又意气虚和的书法,具极潇洒奇逸之姿,与黄庭坚《诸上座帖》中“以佛修心,以意使笔”的书风殊为相近。
卷后附有虞集(1272-1348)、宋濂(1310-1381)、徐霖(1462-1538)、祝允明(1461-1527)、谢承举(1461-1524)、沈周(1427-1509)、翁孙斌(1860-1922)等明清诸家的题跋,跋文内容赞言此卷山谷书法有“入神之境”,与著录所载亦一致。
卷中鉴藏印更是累累,囊有完颜璟(1168-1208)、贾似道(1213-1275)、赵孟頫(1254-1322)、项元汴(1525-1590)、梁清标(1620-1691)、德林(清嘉庆同治间)、徐世昌(1855-1939)等时间轴跨越宋元明清的诸名家鉴藏印,其中项元汴的印鉴更是近百枚之多,可见其奉为珍宝、极为喜爱之心。
宋黄文节公书楞严经真迹,洪洞董云舫藏,德铁客署,钤印:龙泉生香
引首:
涪翁真迹,明后学徐霖题,钤印:徐氏子仁
引首鉴藏印:
项元汴:天籁阁、子孙世昌、檇李、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叔子
徐世昌:弢斋鉴藏
梁清标: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图史自娱
画心及题跋鉴藏印:
项元汴:隐居放言、项子京家珍藏、神品、煮茶高长、得密(半印)、项氏子京、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子京父印、项墨林鉴赏章(残印)、退密、墨林秘玩、神游心赏、项叔子、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鉴赏章、檇李项氏士家宝玩、墨林嬾叟、项元汴氏审定真迹、项元汴印、墨林山人、子孙世昌、墨林砚癖、审定真迹(半印)、寄敖、子京所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外史、项元汴印、平生真赏、墨林、有何不可、博雅堂宝玩印、墨林嬾叟、子孙永保、攷古证今、子京珍秘、隐居放言、天籁阁、子京珍秘、项叔子、元汴之印、虚朗斋、墨林父、墨林秘玩、会心处、诚思斋、寄敖、逸民、桃花源里人家、项氏子京、墨林主人、肖形印(鸟)、子孙永保、项墨林鉴赏章、桃花源里人家、子京、墨林项季子章、桃里、项元汴印、墨林山人、子孙世昌、项叔子、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鸳鸯湖长、项元汴印
隔水断裂处及部分漶漫不清,亦应为项元汴鉴藏印:墨林山人、子京、子孙永保、墨林、攷古证今、子京父印、平生真赏、蘧庐
梁清标:蕉林居士、蕉林秘玩、梁清标印、蕉林
徐世昌:鞠人心赏、弢斋秘笈、弢斋秘笈、水竹村藏、退耕堂秘笈印、弢斋珍赏、弢斋珍赏、水竹村人、津门徐氏鉴藏金石书画之章
完颜璟:内殿珍玩
贾似道:秋壑图书
赵孟頫:松雪斋
德林:砚香过眼
其余:上柱国口口口、军曲侯印
手卷释文:
贪嗔邪见意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杀盗淫身业。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云何净修身业。深自思惟。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检摄三愆。无令漏失。慈悲抚育。不伤物命。水陆空行。一切含识。命无大小。等心爱护。蠢动蜎飞。无令毁损。危难之流。殷勤拔济。方便救度。皆令解脱。于他财物。不与不取。乃至鬼神。随有主物。一针一草。终无故犯。贫穷乞丐。随己所有。敬心施与。令彼安隐。不求恩报。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经无量劫行檀。布施象马七珍。头目髓脑。乃至身命。舍而无吝。我今亦尔。随有施与。欢喜供养。心无吝惜。于诸女色。心无染著。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唯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检三衍。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礼拜。归凭三宝。志求解脱。于身命财。修三坚法。知身虚幻。无有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定实。是我身者。四大五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化。镜像水月。毕竟无人。无明不了。妄执为我。于非实中。横生贪著。杀生偷盗。淫秽荒迷。竟夜终朝。矻矻造业。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作是观时。不以恶求。而养身命。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痈疮。口餐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故经云。少欲头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贤圣之道。何以故。恶道众生。经无量劫。阙衣乏食。叫唤号毒。饥寒切楚。皮骨相连。我今暂阙。未足为苦。是故智者。贵法贱身。勤求至道。不顾形命。是名净修身业。
款识:元祐九年(1094)四月戊申,书赠高城蒋叔震,山谷道人。
题跋释文:
虞集:余在翰林时,暇日同曼硕掲公过看云堂,吴大宗师以古铜鸭焚香,尝新杏,因出示黄太史真迹,适松雪赵公亦至,谓山谷公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今观此卷,信不诬矣。余以老病空山,安得与诸公同一赏玩耶,临风执笔,益重怀贤之思云,青城山樵者虞集谨识。钤印:虞集
宋濂:右山谷黄文节公书楞严经真迹一卷,潜心兰亭,进以钟张,锋芒圆劲,犹神龙之自试,韵度飘逸,如天马不可羁。黄公行高天下,于一艺亦造古法,观斯遗墨,从可槩见宗口,得而敬爱之,不啻已出,其风裁之峻整,又可知矣。展玩数四,为之叹服。洪武丙辰立秋,金华宋濓书于玉堂之署。钤印:宋氏景濂
徐霖:山谷尝为叔震书清公颂一通,见其手简,而潜溪则以为楞严经,予创见时漫以为是。……汪宗道家藏此卷,实为可宝,命予识此,非敢曰辨证潜溪也。口治癸丑春二月既望,后学徐霖敬题。钤印:徐氏子仁、髯仙
佚名:附山谷与叔震小简。顿首,远辱惠书,……相望万里,临书增怀,千万进道自寿。
祝允明:凡事至于入神之境,则自不可多有,盖其发之亦自不易,非一时精神超然、格度之外者不尔也。山谷书如此卷,则真所谓神品矣,捕龙蛇,搏虎豹,乘风霆而上下太清,谁得而袭其踪迹也。汪宗道居留都,繁丽之下,博雅好古,收蓄唐宋遗墨甚富,此其尤秘重者,间出相示,赏叹弥日,辄记岁月如此。口治癸亥秋九月既望,苏人祝允眀书。钤印:希哲
谢承举:予二十时,尝游桂林,见山谷石刻,笔法一如张旭,把而爱之,恨未见其真迹。友人汪宗道读书好古,不惜重值获购此卷,宝若连城……水龙腾梭,敢为公颂之。正德改元丙寅春王正月上元,后学谢承举书。钤印:谢氏子象、别字舜老、宗裔晋传
沈周:山谷真迹流世者,余及见凡三种,在李氏、王氏、华氏,皆大草,笔势牵连不絶,人谓皆绍圣以后之笔,盖公尝因钱穆父谓未见自序帖,心有所未平。绍圣二年,谪黔获见之,遂深契藏真之法,而自入神矣。此元祐九年四月戊申书者,当是穆父初言时也,山谷人品高诣,集诸家之成,若虞道园、宋潜溪谓其造钟王及张长史之域,而未及藏真者,亦见诸先醒不徒言也。道园跋漫言此卷未指其所书何段文字,潜溪虽云楞严经,而子仁辨之谓乃清公颂,据山谷与叔震手劄云寄送清公颂,颇见志愿,不忘般若中也。以颇见二字,似美叔震之意。疑乎清公颂叔震所作者,后云手抄去观音讃论,所抄当出其手书尚未知果否?宗道好古之士,宜更覈之可矣,后学长洲沈周。钤印:沈氏启南
翁斌孙:宣统庚戌翁斌孙获观于并门官舍。钤印:斌孙
著录:
1.(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
2.(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五。
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一。
4.(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三。
5.(清)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
6.王云五《万有文库 第二集七百种 393 珊瑚网 录书 2》P106-107,民国商务印书馆印本。
7.丁福保《四部总录艺术编 书画、法帖、版画册 第3册》,P302,1984年。
8.张钧衡《适园丛书 145》,P8-11,1986年。
9.(清)安歧《墨缘汇观 点校本》P165,1994年。
10.祝允明《祝允明墨迹大观》,P289,1996年。
11.(清)吴其贞《书画记》,P127,2000年。
12.徐世昌《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6-177,2018年。
尺寸:
本幅:50.0×1046.0cm 约 47.2 平尺
后跋:50.0×320.0cm 约 14.0 平尺
引首:50.0×112.0cm 约 5.1 平尺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著录:(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
著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一
著录:(清)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
书坛素有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之说。诸家之中,又以黄庭坚最得“禅艺”结合之境,书史谓其真得妙理也。康有为亦因黄庭坚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的书法,称“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人门自媚。”
黄庭坚的书法受禅宗“尚意”的影响殊深,其《跋法帖》中曾言:“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观予此言,乃知远近。”即是将书法的意趣差异与小僧、讲僧、散僧的禅宗修行高低互为参证。
其《自评元祐间字》,又言:“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此论亦是“以禅喻书”,将佛教教义成为洞见儒家思想以及书画艺术的法门,乃能胸无俗尘,会之于心,自得古笔法也。历代书家,如沈周、文徵明、李瑞清、张大千等无不受“山谷体”的影响,讲求清新纵逸之气韵。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部分著录:
著录:丁福保《四部总录艺术编 书画、法帖、版画册 第3册》
著录:(清)吴其贞《书画记》
著录:王云五《万有文库 第二集七百种 393 珊瑚网 录书 2》
此黄庭坚《释典卷》,大字草书,绢本,长近十五米,装帧精美,包首为五爪云龙纹织锦,可谓奢靡华美。作于元祐九年(1094),时山谷五十岁,内容语出《禅宗永嘉集》中《净修三业第三》,始于“贪嗔邪见意业”,至“是名净修身业”止,计千余言,可谓宏篇巨幅,亦是修身参禅的佛语妙旨。
关于“净修三业”,永嘉禅师亦曾言:“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其义理当可窥一二。
关于“净修三业”,永嘉禅师亦曾言:“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其义理当可窥一二。
《净修三业第三》,见《洞明妙智永嘉禅师语录》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另据题签、跋言等,可知,此《释典卷》与著录所见《楞严经》《清公颂》等,为同一作品。如题签:“宋黄文节公书楞严经真迹,洪洞董云舫藏,德铁客署,钤印:龙泉生香”,即以《楞严经》称之,而吴其贞《书画记》中又名为《清公颂》。
题签
“洪洞董云舫”即董麟(1830-1881)字祥甫,号云舫,出身山西洪洞望族,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任刑部郎中。同治四年“俸满截取,长官奏保,奉旨以繁缺知府用。”兄弟三人皆官京师,时有“董氏三凤”之目,其亦精鉴赏,收藏碑帖字画甚丰。其亦是知名书画家董寿平伯祖,参见1994年董寿平撰《洪洞董氏奕世学行记》碑。
董麟(1830-1881)墓志铭,现藏洪洞县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旧拓定武兰亭》(一级文物),其上题签:“宋拓定武兰亭,丙寅孟冬重装,云舫珍藏”,钤印“祥甫藏本”,即为董麟旧藏,波士顿美术馆藏阎立本《北齐校书图》,据周寿昌跋言:“不图好友董云舫太守麟得之,知出余所,遂慨以见饷,竟使赵壁重完”,可见此卷为其赠予周寿昌,其藏品之富亦可知矣。
此外,笔者考《顾文彬日记》“十月十五日”载:“以十八金得石谷题廉州《碧山云海图》于隶古斋。在德宝斋见董云舫寄存黄山谷草书《清公颂》绢本卷、阎立本《北齐校书图》绢本卷、唐六如字册。”可见此卷《释典卷》(即《清公颂》)亦曾为过云楼主顾文彬寓目。
大收藏家安歧《墨缘汇观》中,亦记:“《清公颂》大草书,绢本。真。有元明人跋。”谓为黄庭坚真迹。安岐(1683-?)清代书画鉴藏家。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康熙五十九年中记载:“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槜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
此外,笔者考《顾文彬日记》“十月十五日”载:“以十八金得石谷题廉州《碧山云海图》于隶古斋。在德宝斋见董云舫寄存黄山谷草书《清公颂》绢本卷、阎立本《北齐校书图》绢本卷、唐六如字册。”可见此卷《释典卷》(即《清公颂》)亦曾为过云楼主顾文彬寓目。
大收藏家安歧《墨缘汇观》中,亦记:“《清公颂》大草书,绢本。真。有元明人跋。”谓为黄庭坚真迹。安岐(1683-?)清代书画鉴藏家。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康熙五十九年中记载:“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槜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
安歧(1683~?)《墨缘汇观》
题签者“德铁客”即德林(清嘉庆同治间),字君直,号砚香,又号铁客,汉军旗人。清代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曾官河南知府,迁盐运使,为包世臣的弟子,赵之谦曾随其学书。《八旗画录》称之“书画皆工,兼精鉴别”,书法秦、汉、魏、齐之篆隶、真、草,以其笔法运入画境,深朴苍茫,奉其为当朝第一。是卷中钤印“砚香过眼”即应为其鉴藏印。
徐霖(1462-1538)题写引首
是卷引首“涪翁真迹,明后学徐霖题,钤印:徐氏子仁”。并钤项元汴、梁清标、徐世昌等鉴藏印多枚。其中“蕉林梁氏书画之印”“图史自娱”可参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藏赵孟頫《竹石幽兰图》(梁清标旧藏)钤印。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徐霖,字子仁,号九峰、髯仙,又称徐山人。明代戏曲作家。其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与陈铎并称“曲坛祭酒”,又与谢承举合称“江东三才子”。
卷后名家题跋累累。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徐霖,字子仁,号九峰、髯仙,又称徐山人。明代戏曲作家。其工于书法,又兼善绘画。填曲富有才情,且颇精于格律,与陈铎并称“曲坛祭酒”,又与谢承举合称“江东三才子”。
卷后名家题跋累累。
虞集(1272-1348)题跋
虞集,字伯生,号道园,是元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素负文名,引领有元一代文风,同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谥号“文靖”。
其题跋中称此黄庭坚《释典卷》有张旭“圆劲飞动”的笔意,可谓深谙山谷书法渊源。事实上,黄庭坚的草书除了取法怀素外,其论书亦几乎都会提及张旭,如曾言:“怀素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又云:“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又云:“张长史作草,乃有超轶绝尘处,以意想作之,殊不能得其仿佛。”等。
而是作《释典卷》即点画酣畅,动势多变,并非纯以“连字”作牵丝映带,更多的是通过结体的迤斜取势,或如群峰叠起,或似九曲黄河,又如龙博虎跃,不可控御。而其纵横之笔,又不全无拘束,如古人之屋漏痕、折钗脚等皆具,出笔亦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有张旭笔法之妙,山谷悬腕摄锋之高超书艺亦可知矣。
其题跋中称此黄庭坚《释典卷》有张旭“圆劲飞动”的笔意,可谓深谙山谷书法渊源。事实上,黄庭坚的草书除了取法怀素外,其论书亦几乎都会提及张旭,如曾言:“怀素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又云:“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又云:“张长史作草,乃有超轶绝尘处,以意想作之,殊不能得其仿佛。”等。
而是作《释典卷》即点画酣畅,动势多变,并非纯以“连字”作牵丝映带,更多的是通过结体的迤斜取势,或如群峰叠起,或似九曲黄河,又如龙博虎跃,不可控御。而其纵横之笔,又不全无拘束,如古人之屋漏痕、折钗脚等皆具,出笔亦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有张旭笔法之妙,山谷悬腕摄锋之高超书艺亦可知矣。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跋中“曼硕掲公”即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延佑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历官国子助教。翰林侍讲学士,曾参加编撰辽、金、宋三史。其与虞集、范柠、杨载齐名,并称元代四大家。
另据跋后“吴大宗师即吴全节道流,善书”,可知“吴大宗师”为吴全节(1269-1346),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江西人,《元史·释老志》有传。而“因出示黄太史真迹”可揣知是卷已为吴全节收藏。“松雪赵公”即赵孟頫(1254-1322),号松雪道人,世称为“赵文敏”。卷首钤印“松雪斋”即为其收藏印,参阅《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另据跋后“吴大宗师即吴全节道流,善书”,可知“吴大宗师”为吴全节(1269-1346),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江西人,《元史·释老志》有传。而“因出示黄太史真迹”可揣知是卷已为吴全节收藏。“松雪赵公”即赵孟頫(1254-1322),号松雪道人,世称为“赵文敏”。卷首钤印“松雪斋”即为其收藏印,参阅《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宋濂(1310-1381)题跋
宋濂,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其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跋中,宋濂称《释典卷》为《楞严经》,谓为真迹,亦称黄庭坚的书法从王羲之《兰亭》中汲取,又师法钟繇、张旭,锋芒圆劲,犹神龙之自试,韵度飘逸,如天马不可羁。而“洪武丙辰”为洪武九年(1376)。笔者考《元代艺术史纪事编年》中亦载:“七月九日立秋日,宋濂(景濂)于玉堂之署,题北宋黄庭坚书法卷。”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跋中,宋濂称《释典卷》为《楞严经》,谓为真迹,亦称黄庭坚的书法从王羲之《兰亭》中汲取,又师法钟繇、张旭,锋芒圆劲,犹神龙之自试,韵度飘逸,如天马不可羁。而“洪武丙辰”为洪武九年(1376)。笔者考《元代艺术史纪事编年》中亦载:“七月九日立秋日,宋濂(景濂)于玉堂之署,题北宋黄庭坚书法卷。”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徐霖(1462-1538)题跋
徐霖的题跋,著录多简要记载为“徐霖子仁据山谷与蒋叔震帖中语云是《清公颂》,颇诋宋太史之失无所考,未知然否。”显然,相较于著录,卷中跋语更为详尽,其以黄庭坚与《与蒋叔震帖》中“所寄送《清公颂》,颇见志愿,不忘般若中也。”称此卷内容实为《清公颂》,并言宋濂称为《楞严经》,实为捕风之说,南逃恶名。“弘治癸丑”为弘治六年(1493)。
《附山谷与叔震小简》跋
跋中,徐霖称此为汪宗道所藏。跋后又附《与蒋叔震帖》原文。汪宗道为明季收藏大家,南京人,曾藏有米芾《蜀素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可知其藏品质素之高。
祝允明(1461-1527)题跋
祝允明,字希哲,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跋中,祝允明无不吝溢美之词,称黄庭坚此书有“入神之境”,捕龙蛇,搏虎豹,乘风霆而上下太清,可称“神品”。祝允明曾为汪宗道题跋《蜀素帖》,称“此藏汪宗道家,尤为精粹”,而是跋中又赞汪氏“博雅好古,收蓄唐宋遗墨甚富”,而此“释典卷”为其尤为珍重者。弘治癸亥为弘治十六年(1503)。
跋中,祝允明无不吝溢美之词,称黄庭坚此书有“入神之境”,捕龙蛇,搏虎豹,乘风霆而上下太清,可称“神品”。祝允明曾为汪宗道题跋《蜀素帖》,称“此藏汪宗道家,尤为精粹”,而是跋中又赞汪氏“博雅好古,收蓄唐宋遗墨甚富”,而此“释典卷”为其尤为珍重者。弘治癸亥为弘治十六年(1503)。
祝允明《祝允明墨迹大观》
祝允明的草书有“明代第一人”之誉,其书得益于山谷尤多。黄庭坚《诸上座帖》即为其岳父李应祯所藏,文嘉在《钤山堂书画记》中称“祝枝山草书多出于此”,亦可见祝氏对于黄庭坚的书法极为熟稔。笔者考,《祝允明墨迹大观》中《祝允明年表》亦载:“秋,在南京,时有名汪宗道者,家蓄家蓄法书名画甚富,因常相与过往,赏玩品鉴其所藏,并跋其中(赵子昂林山小隐图卷)。(黄山谷书释典卷)。”
谢承举(1461-1524)题跋
谢承举,字子象,自号野全子,初名浚,字文卿,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人,屡举不第,工诗,善画与书法。与陈铎、徐霖并称“江东三才子”。其父为谢芳,字景昌,景泰七年(1456),谢芳进士及第,历官南京兵部主事,转郎中,出为永州知府。
跋中,谢承举称其年少时尝见黄庭坚石刻,笔法一如张旭,又赞即使张旭再生是卷之精妙亦未遑多让,而汪宗道重金购藏,宝若连城,其亦叹谓“真奇物哉”。正德改元丙寅为正德元年(1506)。
跋中,谢承举称其年少时尝见黄庭坚石刻,笔法一如张旭,又赞即使张旭再生是卷之精妙亦未遑多让,而汪宗道重金购藏,宝若连城,其亦叹谓“真奇物哉”。正德改元丙寅为正德元年(1506)。
沈周(1427-1509)题跋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其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时旁涉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跋中,沈周赞言黄庭坚人品高诣,集诸家之成,而虞集、宋濂谓之得钟繇、王羲之以及张旭的笔意,其亦深以为然。同时沈周言及此“释典卷”书写时,黄庭坚尚未寓目怀素“自叙帖”,故书法未融合其韵,并以其所见山谷真迹三种论其书“笔势牵连不絶”。而关于宋濂、徐霖关于此作内容《楞严经》《清公颂》的辨证,沈周以“颇见”二字,亦持其他见解。(明)都穆《寓意编》载沈周亦藏黄庭坚墨迹数种。
跋中,沈周赞言黄庭坚人品高诣,集诸家之成,而虞集、宋濂谓之得钟繇、王羲之以及张旭的笔意,其亦深以为然。同时沈周言及此“释典卷”书写时,黄庭坚尚未寓目怀素“自叙帖”,故书法未融合其韵,并以其所见山谷真迹三种论其书“笔势牵连不絶”。而关于宋濂、徐霖关于此作内容《楞严经》《清公颂》的辨证,沈周以“颇见”二字,亦持其他见解。(明)都穆《寓意编》载沈周亦藏黄庭坚墨迹数种。
翁孙斌(1860-1922)题跋
翁斌孙,字弢夫,号笏斋,清末藏书家。翁同书的孙子。光绪三年(1877)进士,以侍讲衔任翰林院检讨,任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会典馆协修、纂修、总纂、武英殿纂修、内阁侍读、大同知府、冀宁道。宣统三年(1911)署直隶提法使。系翁家在清末的最后一位大吏。嗜读书、金石考证,长于掌故。
跋中,翁斌孙言及获观是作于官舍,宣统庚戌年为宣统二年(1910)。
“内殿珍玩”为完颜璟收藏印,参见《赵佶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章宗完颜璟,金朝第六位皇帝,其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为金朝诸帝中汉化水平最高的一人。在位时仿效唐、宋汉制,制定礼乐制度,命人编修了《金纂修杂录》《大金集礼》等。元人燕南芝庵将其与历史上的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并称为“帝王知音者五人”,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藏)为其旧藏。
另有梁清标鉴藏印数枚,梁清标,号棠村,一号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其收藏典籍字画,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尤为珍贵。有“项(元汴)家‘蕉窗’梁‘蕉林’,图书之富甲古今”之称。“蕉林书屋”为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名作皆为其旧藏。
而“松雪斋”为赵孟頫收藏印,“砚香过眼”为德林收藏印,是卷后归徐世昌,卷中其亦钤印十余枚。徐世昌,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邨)人,曾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著有《退耕堂政书》《书髓楼藏书目》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笔者考《徐世昌日记 第3册》,其中“癸亥(1923)七月十七日(8月28日)”记载其购得此黄庭坚《释典卷》,叹谓“真神品也”,记:“饭后作画,小憩,看书,来一客,作榜书,院中散步。晚饭后十弟携京中厂肆送来宋黄山谷草书楞严经墨迹,有元、明各名家题跋,五弟亦来同观,真神品也。”
“癸亥(1923)七月十八日(8月29日)”又详细记载了是卷的内容,记:“晨起,天晴。写字,院中散步。,看书,写字。看黄文节公草书真迹,有虞道园、宋潜溪跋,徐霖跋,并录山谷改蒋叔震小简,卷首徐霖篆‘涪翁真迹’四字,又有祝枝山、谢承举、沈石田三跋。饭后作画,小憩,看书,写字,来一客,十弟在此晚饭。饭后五弟来,院中散步,又同观山谷草书卷。”
跋中,翁斌孙言及获观是作于官舍,宣统庚戌年为宣统二年(1910)。
卷中鉴藏印累
是卷鉴藏印累累,总计百枚有余,其中项元汴钤印最多。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同时代的人记载:“项氏所藏如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不知其数,观者累月不能尽也。其他墨迹及古彝器尤多。其家累世富厚,不惜重赀以购,故江南故家宝藏皆入其手。”
根据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以及汪砢玉《珊瑚网》可知,卷后原有项元汴题跋,而笔者考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项元汴跋前有“外录,元汴云……”数字,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中则直接不见项元汴跋,由此可揣知,至少在清初卞永誉、孙岳颁时期,项元汴的题跋已被裁去。故本卷中亦不存项元汴跋。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卷中“秋壑图书”为贾似道收藏印,参见《褚遂良摹兰亭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而黄庭坚《诸上座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亦归贾似道。贾似道,号悦生、秋壑,南宋末期权相。制置使贾涉之子。所著《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亦为其旧藏。“内殿珍玩”为完颜璟收藏印,参见《赵佶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章宗完颜璟,金朝第六位皇帝,其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为金朝诸帝中汉化水平最高的一人。在位时仿效唐、宋汉制,制定礼乐制度,命人编修了《金纂修杂录》《大金集礼》等。元人燕南芝庵将其与历史上的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并称为“帝王知音者五人”,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藏)为其旧藏。
另有梁清标鉴藏印数枚,梁清标,号棠村,一号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其收藏典籍字画,所藏历代书法、名画尤为珍贵。有“项(元汴)家‘蕉窗’梁‘蕉林’,图书之富甲古今”之称。“蕉林书屋”为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名作皆为其旧藏。
而“松雪斋”为赵孟頫收藏印,“砚香过眼”为德林收藏印,是卷后归徐世昌,卷中其亦钤印十余枚。徐世昌,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邨)人,曾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著有《退耕堂政书》《书髓楼藏书目》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笔者考《徐世昌日记 第3册》,其中“癸亥(1923)七月十七日(8月28日)”记载其购得此黄庭坚《释典卷》,叹谓“真神品也”,记:“饭后作画,小憩,看书,来一客,作榜书,院中散步。晚饭后十弟携京中厂肆送来宋黄山谷草书楞严经墨迹,有元、明各名家题跋,五弟亦来同观,真神品也。”
“癸亥(1923)七月十八日(8月29日)”又详细记载了是卷的内容,记:“晨起,天晴。写字,院中散步。,看书,写字。看黄文节公草书真迹,有虞道园、宋潜溪跋,徐霖跋,并录山谷改蒋叔震小简,卷首徐霖篆‘涪翁真迹’四字,又有祝枝山、谢承举、沈石田三跋。饭后作画,小憩,看书,写字,来一客,十弟在此晚饭。饭后五弟来,院中散步,又同观山谷草书卷。”
徐世昌《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6
“癸亥(1923)七月廿八日(9月8日)”,徐世昌又详细记载此黄庭坚《释典卷》为其经德宝斋花费6200银元购得,记:“饭后作画,小憩,十弟、吴士缃来,又来二客,十弟在此晚饭。饭后五弟亦来同看黄山谷草书墨卷,是八百年旧物,海内不易得之品,以银六千元购之,又给德宝斋经手人二百元。”
此与《顾文彬日记》所云:“在德宝斋见董云舫寄存黄山谷草书《清公颂》绢本卷”亦相吻合。
此与《顾文彬日记》所云:“在德宝斋见董云舫寄存黄山谷草书《清公颂》绢本卷”亦相吻合。
徐世昌《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7
综上,此卷黄庭坚《释典卷》,又名《楞严经》《清公颂》,其大致流传顺序,依据时间,应为完颜璟(1168-1208)、贾似道(1213-1275)、吴全节(1269-1346)、汪宗道(约成化正德年间)、项元汴(1525-1590)、梁清标(1620-1691)、董麟(1830-1881)、徐世昌(1855-1939)等递藏。
而经眼鉴赏者,则有赵孟頫(1254-1322)、揭傒斯(1274-1344)、安歧(1683-?)、德林(清嘉庆同治间)、顾文彬(1811-1889)、翁斌孙(1860-1922)、徐世纲(徐世昌五弟)、徐世璋(徐世昌十弟)。
题跋者则为虞集(1272-1348)、宋濂(1310-1381)、徐霖(1462-1538)、祝允明(1461-1527)、谢承举(1461-1524)、沈周(1427-1509)、项元汴(1525-1590,跋今已不存)翁孙斌(1860-1922)。
而经眼鉴赏者,则有赵孟頫(1254-1322)、揭傒斯(1274-1344)、安歧(1683-?)、德林(清嘉庆同治间)、顾文彬(1811-1889)、翁斌孙(1860-1922)、徐世纲(徐世昌五弟)、徐世璋(徐世昌十弟)。
题跋者则为虞集(1272-1348)、宋濂(1310-1381)、徐霖(1462-1538)、祝允明(1461-1527)、谢承举(1461-1524)、沈周(1427-1509)、项元汴(1525-1590,跋今已不存)翁孙斌(1860-1922)。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
是卷著录累累,曾为(明)郁逢庆、(明)汪砢玉、(清)卞永誉、(清)倪涛、(清)孙岳颁、(清)吴其贞等明清书画鉴赏大家明确著录,纪昀《四库全书》亦有载。民国时期如王云五、丁福保、张钧衡等亦有记录。而宋濂、祝允明、徐霖等人艺术年表中也有清晰记载,《顾文彬日记》中,将此卷原为董麟寄存“德宝斋”,《徐世昌日记》中又言经德宝斋入藏的始末清晰记录,其来源之清晰有序,足见也。而卷中精美的装帧,逾百枚之多的鉴藏印,无不彰显着其为历代藏家所珍。祝允明更谓之“真所谓神品矣”。黄庭坚名列“宋四家”,其书法墨迹流传罕见,价值亦极昂。
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大字草书,六百余字,是张伯驹不惜债台高筑,以十座四合院换购;大字行书《砥柱铭》曾在2010年北京春拍,价达4.368亿元,单字约70万,可谓天价。而本卷《释典卷》大字草书,字千字余,书艺精妙绝伦,观者谓之神品,著录、题跋、钤印累累,又为绢本,项元汴称为“山谷唯一的绢本真迹巨卷”,此次现身日本上氏拍卖,亦应可谓是极难得之墨缘,笔者有缘率先寓目,幸也。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