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卢曙光专栏 • 正文

细数漫江茅坪塅四茶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卢曙光

     2023年5月13日,由九江市修水茶科所、县文旅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联、漫江乡人民政府、宁红责任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宁红茶源节暨《盛世宁红》新书发布会,在著名茶叶品牌“漫江红”生产基地成功举行。县政府副县长饶健东宣布大会开幕,漫江乡党委书记樊亚运致辞。参加本次活动有县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茶商代表,作协、影协、书协等文化界人士及新闻媒体。
      由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刘祖生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江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法元先生分别作序的《盛世宁红》一书在本次活动隆重推出。该书是作者卢曙光积多年调查搜罗,全方位展示修水茶叶发展过程之作,上溯东汉建安时期,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全书共41章,分引言、北宋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个部份,将当年人物、茶市、城镇风貌,放置在时代大背景中写作,通读全书,使读者不仅对修水千年茶史有个全面了解,还能对中国近代茶叶发展史有个大致认识。著名茶学家刘祖生教授说:“《盛世宁红》一书的意义,不只是宣传修水茶业,对丰富中华茶文化宝库也是重要贡献”。著名作家朱法元先生认为:“宁红确实值得大书特书,为宁红树碑立传,乃文人之责,茶人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之幸。”
      作者在发言中说,《盛世宁红》新书发布会在“漫江红”生产基地举行有着特别意义。这里不仅是宁红原产地,而且是宁红兴旺发展的见证。宁红村原名茅坪塅,长亭一带名相公岭,是名茶商莫家兄弟的出生地,也是双港大茶商陈冰玉的初葬地。茶叶史上有四件大事与茅坪塅相关。除了2022年宁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外。还有三项皆可载入茶史。
      第一,“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荣誉的获得。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上海沦陷、武宁水路断绝。国民政府为了实现对苏战略物资易货,在香港成立富华公司组织茶叶出口,吴觉农先生以财政委员会委员身份,领导这一工作。为了支援抗日,宁红茶区当年出口14500箱,其中漫江莫绍春(怡和福1500箱)、莫双鑫、罗月梯、王子仙及山口何清泉合计4500箱。路线由复原双港进入铜鼓、浏阳、衡阳、韶关,再转运香港。陆路靠人力独轮车(鸡公车)运输,如按每车8箱(每箱50斤)计算,仅山口、漫江就达500多车,整个修水茶区达1800多车。修水人民为支援抗日,爬山越岭,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荣获“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声誉,既是以吴觉农为首的业界人士对宁红茶质量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修水人民支援抗日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这里是1959年苏销王牌的诞生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茅坪塅(宁红高级社)成立了80多人的茶叶专业队,副县长朱世吉、农业局副局长李永亨带队长期蹲点,并取得成绩,1959年向漫江茶叶收购站交售特、一级毛茶243斤,创造了苏销王牌一说。
  第三,1984年初,经申报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审定,以“修水宁红茶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研究”的省二级研究项目下达,要求于1986年完成,目标是:(1)质量提高一个级以上;(2)产量提高40%;(3)创出优质产品,以宁红招牌打入国际市场;(4)通过增产和提高质量,使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并从理论和技术上总结成功经验,以全面推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获奖的“越海牌特级宁红工夫茶”,除精制、包装研究在修水茶厂车间进行外,此项研究的关键内容——生态、栽培、初制研究,在漫江茶叶初制厂进行。这个由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银质奖(金奖空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红获得的最高国家奖。同时这个奖的获得是对该课题整体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这是宁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作者在发言中对主办方的积极推介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漫江是宁红源产地,修水是宁红主产区,宁红茶区是万里茶道五大茶源地之一。近代茶叶发展史上,宁红作为国家出口之大宗,创造了 “茶盖中华、价高天下”,“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崇高荣誉,这是前辈茶人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更是口口相传的历史见证,是修水的骄傲。宁红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是机遇也是挑战。漫江乡党委政府,为发展茶产业,制订了“聚力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案,目标高远,措施得力。我们充分相信,在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中,漫江一定会大有作为,修水一定会大有作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卢曙光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