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古屋 • 正文

黄家古建筑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刘继寿


黄家古建筑始建于清宣统一年。
  四都镇清水村的黄家古建筑是由一条主道贯穿南北,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老街道(下铺)一起穿越很多窄巷,构成南北向为主干车道而向东西延伸的则是古建筑街巷,黄家古建筑有天井上下堂前(厅),其天井均用硪卯石铺地。厅堂前端的香火久盛不衰、上下厅堂则是黄姓族人每逢盛大喜庆宴请宾客之场所,其公共建筑设施均保存完好。现今保留下的古民居从整体上仍保留明、清年代村落民居的基本面貌和特征,现黄姓古建筑群亦残留下来的也只有现在的黄姓主体古村落保护完好,其明清古建筑大多数民居都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明、清建的青石牌,清康熙三十年建的老建筑,庭院内设施各异。
  黄家古建筑其传统古民居建筑的基本单元,一般为六开间、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其平面虽方整却不呆板,紧凑而不显局促,经过精心组合的空间格局统一而又变化灵活,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自由,形成有二进、三进、四合多种形式的住宅。
  黄家老屋的建筑设计,基本结构是采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坡顶形,外墙围护结构,采用山墙隔离。底部用漫江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用青 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本县漫江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砖石雕刻,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各有寓意。
黄家古建筑南北庭院大都置于前庭,也有的庭院置于楼两侧或房后。庭院设置灵活,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巧妙运用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巧与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园景中充满诗情画意。
  黄家古建筑民居院落善于利用木门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用以表达多重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之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
  清水黄姓是清水村占人口居多家族的聚居地。清宣统年间,黄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了建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南北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宣统帝之讳,而更名为“黄家大屋”。村内依然留存了清代时期的古建筑,大都保存完好,是清水民居的典型代表。
  清水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初成规模的旅游景区构思。村民们将旅游景区均逐步形成开发,为地方经济注入了生机活力,同时也起到调节村貌、美化环境起到无以伦比的作用。旅游业在村中逐渐形成支柱产业,构成了清水村独特的风貌。
  清水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别墅构成,也有古建筑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古建筑组群相对比较散落。古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现代和古建筑相匹配,有些人家还将山水风貌引人入胜,形成山水画院,开辟了人文地利的想象力。比较典型的建筑有黄家古建筑和熊家大屋相遥望。
  清水村黄家、熊家老屋,是四都民居古建筑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座古建筑,以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轮廓、工艺精湛的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乡外。
  清水村古建筑位于修水境内的四都镇旅游风景区。古建筑始建于清宣统一年,为黄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100多年。它背倚靠东岭岗上,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画里的乡村”。景点有清水崖风光、明、清代古建筑和祠堂等。清水村人为防火灌田,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整个村落呈船形,二面环山,一条溪流从村北到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四都港汇聚。清水的下铺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一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网络。所有街巷均以硪卯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古街道和古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看一眼让人心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古屋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