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陕西、河南、湖北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途经湖北通山县,江西武宁县东林乡、修水县境内(现全丰镇)的大湖山,至今仍存留“李闯坪”的地名及长年野生的大片韭菜及药材。白岭镇三千塅村境内的黄龙山下有一座苍龙山,与太清温泉交界,其险要处名叫苍龙寨,是李闯王继承人李过的驻军之所。苍龙寨下的“臭人坑”是敌军尸体的卧尸窟。李自成部将李延一次次阻击前来进犯的敌军后,将敌军的尸体丢进“臭人坑”,匆匆掩埋,臭气冲天,该地因此得名。
且说依山傍水的通山县城,一条迂曲的土径穿越县城东西,东通高数千仞的幕阜山脉,一直延伸到江西省境内。
一天上午,在一条通向崇阳、蒲圻的小山径上,突然响起一片“咯哒咯哒” 的铁蹄声,打破了这座自古以来少于战火,宁静而安逸的小山城。只见城西南的马路上尘土飞扬,浩浩荡荡,来了大约三千军马,迎头的是一面“闯”字军旗,这正是李自成带领的人马,从北到南,一路溃败,损兵折将,兵穷力尽,由湖北金牛、保安走延(咸)宁、蒲圻,来到了四面环山的的通山县城,大军走到城西南路口,突然停下了脚步,一个身穿铁甲、高大七尺,浓眉圆目,脸型丰满,神勇威武的将士,掉转马头,直朝队伍中间奔去。将士来到队伍中间,立即翻身下马,跪在一匹高大的白马前。
白马背上坐着一个年不过四十,身高七尺,浓眉大眼,双目如炬,气宇轩昂的中年人。
来军禀报道:“启奏闯王,前方就是通山县城。”李自成大军停止前行,就地休息。大顺军虽然一路败退,但是他手下乃五六万人马。
一个探子从城内返回,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声言道:“禀报闯王,此城已是通山县城,再往城东南行走数十公里,就是幕阜山脉的九宫山了。”
李自成右手抹着稀疏的长须,左手拉着白马缰绳,紧蹙着双眉望着眼前的山城。见两岸群山迭起,地势十分险要。
李自成这拨人马,是一路偃旗息鼓,悄悄向九宫山进发的。之前,李自成已经派李过将军来跟九宫山民团团练程九伯取得了联系,希望能联明抗清,程九伯表示合作,并欢迎李自成的队伍来九宫山,他会提供粮草等一切方便,还说,他已派人拜见了南明兵部侍郎何腾蛟,何腾蛟准备派使者来商谈,要李自成暂留九宫山,等候南明的使者。李自成也早闻九宫山山势雄奇,是道教圣地,据上书记载唐朝罗公远就在永兴县(通山)九宫山修练,道术高人,是一座名山。看来这地方确实不错,山形十分复杂,易守难攻,实乃兵家要地。如今,我部一路败南,后有明军袁继咸部十万大军追来,我大顺将领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田见秀都在武昌抗敌,郝摇旗、高一功、袁宗第等在长沙、岳阳与明军抗战,护我后退,而我等三万余人马又一路遇敌,损兵折将,今只剩三千壮士。前方又是江西境内袁继咸属军郝效忠、陈麟、邓林的五万大军镇守九江水陆要道,挡我前路。不如先在此休息时日,让将士们休养体力,再去九宫山不迟。
为不进城惊扰乡民,李自成派帐前偏将侍卫吴胜领兵前去堪察,是否可有部属安营栖息之地?吴胜听令领兵前去。良久,探子翻身下马来到帐前奏曰,“禀报闯王”,偏将侍卫吴胜来报,发现前山(黄鹰岩)山顶处有一山洞,可作避难或临时军机号令之用?如此,请闯王定夺?李自成听后满心欢喜,即传令侍卫前面引路,李自成随侍卫来到洞前,见洞内深处黑乎乎一片漆黑,即咐侍卫准备火把。瞬间,侍卫寻得火把点上,李自成率先朝洞内走去侍卫紧随其后,见洞宽约丈余,深四丈外,洞高达九尺之多,岩洞顶端滴水长期溶蚀后形成的石灰石坚如铁石,如此一个若大的溶洞,展现在李自成跟前,李自成大喜不提。
且说众将在洞中窃窃私语,其回音如雷,震耳欲聋,且经长时间的溶解逐渐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的石柱,形成一个陡峭秀丽的仙境。溶洞长满石笋、石柱、石幔,它们身上如同镶嵌上千颗明珠,在灯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呈现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犹如攀枝嬉戏的猴群,亦步亦趋似大象或像龙似蛇,真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李自成被洞内景致所折服,感叹这里如仙境般之媲美,且伫且行,如痴如梦;古今脱略,驰想纵横。观巨笔而忆诗仙,对摩崖而思书圣。玉佛手边寻米芾,醉仙池畔问刘伶。罗汉禅心,风前寂定;美人绮韵,月下胧明一绝是色彩艳丽,锦绣斑斓,崖溶地貌奇特险峻,如玉山耸拔,千姿百态,将整座龙宫,装点得流金溢彩,宛似一个童话世界。洞似龙宫,后若天宫,岩溶形如卧龙,倚崖而生古色古香,犹如仙子盛装迎客,喜迎八方客人。进得山洞,凉风习习,吻遍肌肤,酷热皆无。洞内熔岩奇形怪状,形态迥异,有如密林竹笋,有如倒挂金钟,有如徐徐瀑布,有如颗颗菠萝。洞内的石壁上,如粒粒珍珠镶嵌,含露欲滴。好爽的雅居,令人留恋往返,真是天上蓬莱、人间仙境!
且说李自成为防明清军来袭,下令在通山县城各条入口的要道上布满了岗哨。当日下午,李自成又酝酿派侄子李延率部将吴胜率五十名精壮骑士,去九宫山探路。
夜色渐渐降临,神仙洞内,李自成倚坐在溶洞后侧的军帐内,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张地图,地图上的山廓,是连绵的幕阜山脉,绵亘百里,千峰迭翠,万山雄奇,高数千仞,地形十分复杂。李自成心情疑重;叹道:“我大顺五十万大军,节节南败,一路损兵折将,正处清军与明军的围缴之中,我有意前往九宫山作暂时隐居待日后再作良策,联络各路大军,在九宫山会师,重整军心,招兵买马,再攻打京城,重振我大顺军威,建我王朝是也。”话毕,忽帐下储粮官来报,军中粮草不足三天之用,加之清军围困重重,储粮倍受困难且如之奈何?请闯王定夺?李自成闻言,双眉紧锁叹曰,明军袁继咸、清军吴三桂部对我军重兵围困,又以何良策退之?良久,乃咐侍卫曰,传令下去,每日三顿改二顿或可坚持十天余?待大将李延从九宫山回来再作商议?
再说李延率领五十精壮骑土,沿着一条迂曲、陡峭的山径,一路朝九宫山方向挺进。九宫山脚下,见雄伟壮丽的九宫山,果然不同于其它江南名山,巍然挺拔着千峰万嶂,层层迭迭,直插云霄,一眼望不到九宫山顶,只见云雾绵绕于山腰之中,胜若仙景。
九宫山山路崎岖,陡崖绝壁,有些路径马群无法上去。李延就命领将士用砍刀僻路,终于登上了高耸云霄的九宫山顶。将士们个个格外高兴,望着眼前的山色美景,个个赞不绝口。
湖对面有九座雄伟壮丽的宫殿,那是传说中铜梁铁瓦,气派非凡的混元宫、八卦宫、青龙宫、白虎宫、斗姥宫、无为宫、三清宫、七真宫、移花宫,传说是晋安王陈伯恭兄弟九人所建,故此称为九宫山。
李延早前就听牛金星说过,九宫八卦倒是道教和易经的精髓。陈伯恭兄弟九人各居一室,率道徒按八卦阵法演习武艺,既练成了伏羲先天八卦阵式,又练成了文王后天八卦阵式。而九宫山下的村庄大部分都是李姓,据说是李元吉的后裔,而闯王和我等又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很可能还是同宗祖呢。
李延想道:“闯王”之意是率大将军我等在此地盘据,此山雄奇险峻,易守难攻,山下又有我们同宗祖的李氏后人,此山东挨江西,南靠湖南,北为武昌,古有一岭判楚吴之说,实为兵家必争之要地也。待我大顺军在此风水宝地休整数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再杀回京城去,此为上策也。”
李延带着五十骑士,来到近处的一座雄伟的宫殿。只见朱红色的宫门紧闭,顶层飞檐的阁檐正下方是一块金壁辉煌的牌扁,上面写着“移花宫”三个渡金大字,烁烁夺目。
再看宫门的正上方嵌着的一块玉石,上面镌刻着:“天庭仙景,地上移花”一排大字。
李延摇着宫门上的一对狮子头门环,不多久,一位六十开外的青衣道士推开宫门,上下打量着吴胜,问道:“施主是远道来上香的吗?”
李延直言不讳地答道:“我等是李闯王部下,今兵败至通山,闯王派我等前来,一是来送香火;二是想借道主之静地休整数月。待我大顺复天朝,再来感恩道主。请道主相信,我大顺素以民为天,以均田免粮为民生大计,绝不会打乱道主之静地的安宁,还望道主恩准。”
道士听李延一番言语,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回道:“施主原是闯王部下大将李延是也,久仰,久仰。早闻南方歌谣,迎闯王,不纳粮,乃贫民之义军也。”
道士又言道:“我只是宫殿内留下看院的道主,我姓张名友才,是张志和的后人。道长是我兄长张友明,他率三十道徒去铜鼓峰演练去了,你等先进院内休息片刻,我马上派人去通知我兄长回来。”
李延谢道:“有劳张道主了,我等就在院外等候,不必进院内打搅了。”随后,李延即命令将士们在移花宫外休息。
此时,张友明道长正在九宫山主峰铜鼓峰传授伏羲先天八卦阵式。铜鼓峰因峰顶圆得极象一只巨大的铜鼓而得名,故又名铜鼓包。
伏羲先天八卦阵式和文王后天八卦阵式,是由南陈晋安王陈伯恭率弟兄九人悟练而成,在九宫山道教门派相传至今。练成真功后能心如空净,一尘不染,永不恋红尘富贵,不杀众生,以仁慈为怀,行走在密林绝壁之中,能如猿猴轻身。张友明道长得到报告,不到一碗茶的工夫,就带着众道徒轻步如云,回到了移花宫。
张友才热情地向李延介绍:“这位就是我兄长,张友明道长。”李延即向张友明弓腰行礼,言道:“大顺末将李延拜见道长”。 李延见张友明面容慈善,盘着满头银发、大耳圆目、身材清瘦,但满面红光,步伐健稳,是一位七十开外的青衣老者,心头便多了几分亲热。
张友明随即请李延进移花宫内入座。张友明言道:“老夫没猜错的话,将军定是闯王的贤侄李延大将?”
李延拱手答道:“在下正是,请问道长怎得知?”张友明言道:“说来话长,我与将军本都是陕西人。幼年时,听祖父说家乡本在子州县,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出生于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张志和先祖,他三十岁的那年,因家乡连年战火不断,就同一些乡亲逃难至兴国州(黄石),后来先祖到九宫山修道,续传九宫山道教香火,成为一代宗师。”吴胜叹道:“九宫山原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真是中原一座宗教名山啊!”
随后,李延说了此来的意图今我大顺军一路溃败,从北溃南至通山县,闯王侄子派我等前来九宫山,一是久闻九宫山是道教胜地,来上香火。二是想借道长之地,给我们一席藏身之处。不知道长肯否通纳我们?道长闻言乃曰,久闻将军大名如雷贯耳,此山不负将军重托之意,贫道大喜还来不及矣?将军言重矣,望将军谅解,吴胜腑身拜曰,多谢道路长容纳,倘若日后大顺复兴,在下万不食此言耳,即起身率部下回雄鹰岩神仙洞不提。
且说李自成在黄鹰崖神仙洞内无计可施,粮草逐渐减少,军心不定乃心乱如麻。正在闷闷不乐,勿帐前探子来报曰,大将李延派先锋官禀报,大将军李延派偏将吴胜到九宫山探听虚实回来了,闯王闻言大喜,即起身到帐外迎接,李延部将吴胜即刻上前禀报闯王,便将九宫山道长之言一五一十向李自成重复一遍,李自成闻言大喜,传令下去令大将李延即刻起兵,大军浩浩荡荡向九宫山进发。
九宫山位于东岭崖背神仙洞约30里,距通山县城东南约60里,其海拔1656.6米。相传是南朝有个晋安王因朝廷内乱,与八个兄弟避难于此,故修建九座宫殿为名九宫山。
且说李自成携李延率残部马不停蹄,不数日己到九宫山,道长闻讯率众道士出门迎接,李自成视之快速下马相迎;礼毕,二人并肩携手入大殿,道长设斋宴为闯王接风洗尘,相互寒喧乃至深夜不提。
且说九宫山地方民团团练程九伯闻讯;思之,今李自成大军溃败到此,擒贼先擒王何不把李自城到九宫山的消息透露给明将郝效忠或活捉李自城献给他功劳是我的?思之良久,此事不可,倘若活捉不成待李自成走脱岂不是功亏一篑?即乃与众人商议后,亲率二十余人于三更黑夜潜入李自成帐中,乘其不备,乱刀将其砍死,时任兵部尚书何腾蛟则给南明上报曰:李自成被明军斩杀于九宫山,时年39岁。殊不知其乱刀砍死的不是李自成本人,而是替身侄子李延,此乃后话。
且说李延率大军一路狂奔距九宫山莫约五里处安营扎寨,即咐部将坚守寨门,没有我的号令,不得擅自出兵。即带上轻骑十余人翻身上马,如风骤电至地朝闯王军中飞奔而来,至帐前滚鞍下马,朝李自成双膝一跪,拜道:“叔父安好!侄儿有话说。”
飞马而至的这位将军,是李自成的亲侄儿,姓李名延,年方三十岁。也许是一脉相承,李延长得酷似李自成,咋一看,还真是难以分辨。李延叩拜道:“叔父,现在遍野都是清军,吴贼和满清鞑子势大,且有红衣大炮助阵,叔叔是万岁之尊,这个时候决不能去硬拼!”
李自成余怒曰,大声道:“难道我李自成就怕了他们不成!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李延忙道,叔叔英勇善战是个硬铮铮铁汉。”李延劝道,“但叔叔的安危不是叔叔你一个人的。你的生命,维系着两千多大顺军的弟兄。大顺军的弟兄们一条心,誓死保护叔叔安全到达九宫山啊!”
“可是……”李自成叹道:“周边已被清军重重包围,根本没有突围的希望,唯一的是与清军血战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
李延胸有成竹地说道:“不!叔叔,侄儿倒有一计,可保叔叔突围!”
“啊?那你快说,有什么妙计?”
“侄儿跟叔叔长得十分相像,一般人很难分辨。”李延献计道:“侄儿请命与叔叔更换衣帽,假扮成叔叔模样,杀将过去,必然引起清军的注意,吴贼和满清鞑子定会倾巢来追,叔叔则可带领一彪人马,选其兵力薄弱之处,趁机杀出重围,待与通山李过将军汇合后,再举‘闯’字大旗,再到九宫山与满清鞑子决一胜负。恳请叔叔三思!”
“不!”李自成几乎毫不犹豫,就大声说道,“我李自成宁可血染征袍,马革裹尸,也不能用别人的死,换来自己的生命!”
“叔叔……”
“好侄儿,我知道你的一番好意。但你不要再说了,我李自成决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叔叔!”李延跪地再拜:“事到如今,这时唯一的良策了。请看在我们打天下死去的无数弟兄的份上,看在至今依然在和清军血肉相拼的两千多大顺军将士的份上,你就答应了吧?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闯王’在,‘闯’字旗就不会倒,大顺军就不会垮呀!”李延说罢,拼命叩头,直叩得额上鲜血淋漓。其情切切!
女将胡雪梅和众将士见之也一起跪地,齐声恳求:“李将军所言极是,请万岁爷三思!”
李自成望着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弟兄,真是患难见真情啊!不由得心潮翻滚,泪洒战袍,他长叹一声,说道:“弟兄们,请起来吧!我李自成对不起大家……”
饱经战火的“闯”字大旗猎猎飘扬。李延换上了李自成的服装,身带大顺皇帝金印,骑着鞴有金镫的乌骓马,腰悬花马剑,威风凛凛地站在大旗下,朗声说道:“将士们,我就是‘李自成’,我就是‘闯王’,不怕死的跟我杀将过去!”
“跟随‘闯王’杀过去!杀!”胡雪梅率领的忠贞营女兵,和大顺军的将士们齐声呐喊。
李延提枪上马,一挥枪!“杀!”纵马冲过山坡。胡雪梅、众女兵、大顺军战士紧跟其后,一路呼喊着,声势浩大地朝那边杀将去。
“闯贼那里跑?快追!”满清鞑子一见,顿时呼叫起来,情急中哪能分出真假,都以为是李自成想突围,便一窝蜂地从四面八方朝假“闯王”李延追了过去。
李延和胡雪梅率领忠贞营女兵和大顺军的将士们,全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掩护“闯王”突出重围!他们护卫着“闯”字号大旗,挥舞着长枪短剑,高呼着:“誓死保护‘闯王’!”奋勇地朝敌营中冲杀,枪挑刀劈,往山下冲去。
清军的毒箭如雨一般在大顺军中落下,红衣炮弹一发一发地在大顺军中爆炸,一批又一批的大顺军女兵和战士倒在血泊之中……
此时此刻,李延假扮的“李自成”不仅没和大家一起突围,反倒独自一人向小源口山上逃去。那些清兵一见,全都呐喊着向英勇无敌的“闯王”包围过去……
李延的人马吸引了大批清军,他们都想活捉李自成好立功行赏,一起向李延逃去的方向追去。李自成趁机率数十骑精勇将士,在女儿李翠薇和多名贴身侍卫的保护下,由一条小道杀将过去。李自成一杆长枪,如蛟龙出水,拦者毙命,挡者身亡。那数十骑将士,也都是军中选出的佼佼者,个个武艺高强,他们保护着李自成,冒死杀将去……
一匹战马在山路上缓缓而行,马上坐着李自成,鲜血染湿了战袍,身后只跟着几名浑身带伤的侍卫,一个个精疲力竭,步伐摇晃。
李自成虽说已突出了重围,可他的生,却是用无数将士的死换来的。李延以身替死,胡雪梅冒死血战,大批大顺军的将士被清军围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还有那数十名卫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他李自成杀开一条血路,才冲下了来,而他们,却永远留在了九宫山的周围,还有他的亲生女儿李翠薇,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李自成的心里在滴血,想当年是何等兵强马壮,上百万人马,一呼百应,山摇地动,把大明朝廷闹了个底翻天。可如今……就剩下几名残兵败将了,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一阵动听的琵琶声传来,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河水缓缓地流着。河上有一座石桥,桥头的一块青石上,坐着一位弹琵琶的姑娘。李自成打量这位姑娘,见她细眉亮眼,秀发披肩,一身白衣白裙,妩媚中透着一股英武之气。琵琶声由缓转急,由低到高,继而高扬激昂。见李自成走近,琵琶声嘎然而止,姑娘霍地站了起来,握紧了手中剑。
李自成不由得一愣,看这姑娘素昧平生,为何眼露凶光?不知不觉间也“唰”地一声宝剑出鞘,警觉地注视着这位姑娘。两人相互对视,目光犀利。李自成问道:“请问姑娘何许人也?何为挡住我的去路?”
姑娘怒目而视:“本姑娘在此恭候多时了,我是要等一个人。”李自成问道:“你要等什么人?”姑娘的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低声说道:“一个自命不凡的男人。”李自成脸上露出狐疑之色:“那你等的人呢?”“那人就在……”
话未说完,忽听马蹄哒哒,眨眼间有几匹快马飞驰而来,那是清军的追兵。李自成的几个侍卫连忙喊道:“万岁爷快走!”说着,转身迎着清军铁骑冲上去,与清兵格杀,但终因疲惫至极,又身负重伤,根本不是清军骑兵的对手,很快便被砍倒。
第一匹马上的清军骑兵冲到李自成跟前,挥刀朝李自成当头砍来。李自成是何等英雄!岂惧这等无名之辈,只见他不慌不忙一闪身,避过刀锋,旋即一剑挥出,快如闪电,直刺那清军骑兵的胸膛,清军骑兵大叫一声跌下马来。另几个清军哇哇大叫着,策马冲来,将李自成围住。李自成力敌众人,毫无惧色。但见马蹄哒哒,尘烟飞腾;又听刀剑相迎,当当有声。
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却见那姑娘金莲轻轻一点,将身飞起,凌空挥剑,直取清兵骑军的首级,但见寒光闪处,清军旗兵一个个颈喷鲜血,人头落地,那身子像柴坨一样摔在了尘埃。
一条白光飘过,只见那姑娘轻轻地落在桥边的青石上,右手将剑负在背后,一阵山风吹来,但见白衣飘飘,那俏丽的身躯,宛如仙女下落凡尘。
李自成看得呆了,这姑娘身手如此了得,不由得赞道:“好剑法!”抬头望着姑娘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我们素昧平生,你为什么要救我?”
那姑娘一脸怒容:“我才不想救你呢!如果你想逃命的话,就跟我走!”说罢,转身就走。李自成虽满心狐疑,但见姑娘并无恶意,而他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事到如今,也只好跟着她了。山道上,李自成跟着姑娘一前一后地走着。李自成问道:“敢问姑娘尊姓大名?”姑娘没有回音。李自成又问:“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姑娘依然不答,自顾自一人往前走,像身后根本就没有他李自成似的。李自成更加疑惑,他跟这位姑娘从未谋面,是实实在在的陌生人。但听她弦外之音,又好像是专门为他而来的,看她那双眼睛,似闪烁着仇恨之光,分明对他并无好意,而奇怪的是,当他被清兵围住厮杀,危急中她又出手相助。如此矛盾的一位漂亮女人,还真让他李自成无法释怀。
李自民正想着,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原来是一队凶神恶煞的清军骑兵追赶过来了。无数支飞箭朝他俩射了过来,李自成挥动手中剑,左迎右挡,把飞来之箭一一击落在地。要是在往日,凭着他李自成的本事和临危不惧的性格,早已挺枪迎敌去了。可眼下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敌人是一队精悍的骑兵,而他和这位姑娘只有孤零零的两个人,纵有天大本事,也是双拳难敌众虎,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好个李自成,只见他一手持剑,一手拦腰将姑娘抱起,双脚用力一蹬,就听“呼”的一声,两人便立时离开了地面。这回可是轮到李自成施展他的轻功了。那姑娘还没缓过神来,两人已双双落到了几丈外的一块巨石上。
李自成双脚落地,不由得“哈哈”笑道:“哈哈哈!你救我一次,我救你一次,我们两个算是扯平了。”那姑娘脸色绯红,目光闪烁,低着头不敢看李自成,含羞慎怒道:“谁要你救?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
“啊?哈哈!是从来没有被男人碰过,是吗?”李自成越发笑道,“那我算是第一个了。哈哈!”“贫嘴!”说话间,一个贪功的清军骑兵一人一骑已经冲到了面前,那姑娘也不答话,飞身而起,只一剑,便将那清兵挑落马下,然后纵身跨上战马,朝李自成喊道:“快上来!”李自成紧跑几步,一跃飞身上马,姑娘一勒马缰,战马撒开四蹄,马蹄声碎,两人同乘一匹快马飞奔而去。后面的清兵立即放箭,可是人去马远,清军射出的箭再多,也是“鞭长莫及”了。姑娘对这一带的山路十分熟悉,驾驭着战马翻山过岭,迂回山道,很快便策马奔上了一座大山。姑娘跳下马来,对李自成说:“跟我来。”
李自成在这茫茫大山中,也分不清这是何处何地,只好老老实实地跟着走。那姑娘倒是轻车熟路,在密林中穿行,如在家中一般,很快到了一个山洞口,转身对李自成说:“清兵鞑子还在后面追赶,我们进洞去暂避一时。”拨开草丛,进了山洞,“啊!”让李自成很是一惊。好大的洞啊!高有十几丈,九曲迂回,流水淙淙,更有那蝙蝠“扑扑”地飞来飞去。如此大的山洞,真可藏千军万马。
山洞里光线昏暗,李自成故意说道:“啊啊,你别走这么快呀,我看不见呢。”“看不见也得走,难不成要我拉着你不成?”“啊啊,那敢情好,有劳姑娘了”“哼!你想得美!”“这也没什么呀,我们抱都抱过,拉拉手也没什么呀。”“闭起你的臭嘴。”姑娘骂了一声,“唰!”把剑鞘伸了过来,说,“拉着,亏你还是个大男人呢。”李自成握着剑鞘,由姑娘拉着往洞里走,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却说巴尔通左肩负伤被亲兵救起,稍加包扎之后,又投入到厮杀之中。仗打倒最后,战场上一觉没有一个活着的大顺军了。李自成呢?李自成逃到哪里去了?清军漫山遍野地在尸体中查找,期待找到李自成的尸体,可一无所获。有消息说,说一个男人在几十名大顺军勇士的保护下,往西逃走了。巴尔通急命一队骑兵追击,没多久,一个受伤的骑兵回报说,那个像李自成的男人,被一个女人救走了。
不管是不是李自成,巴尔通都要赶尽杀绝,他不顾身上的伤,随即带着清兵一路紧紧追来,一直追到大山里,却不见了两人的踪影。巴尔通下令:“给我搜!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是!”清兵像扇子一样撒了开来,像梳头发一样朝山上“梳理”过去。几个清兵搜到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个山洞,随即喊道:“报告将军,这里发现一个山洞!”巴尔通赶了过来,朝洞里看了看,里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感到一阵冷风迎面扑来。他命令几个士兵:“进去,仔细搜查,闯贼可能就藏在洞里。”
“是!”几个士兵端着枪,举着剑,小心翼翼地进到洞里。由于外面阳光强烈,突然间一进到昏暗的洞里,只觉得双眼一片漆黑,只好一步一步摸索着往前走。没走多远,就见白光一闪,一个清军士兵“啊”了一声,随即听到“扑通”一响,一颗人头便掉进了暗溪的流水中。原来是姑娘在暗处挥起一剑,齐唰唰地砍下了清兵的人头。紧跟在身后的清兵刚愣了一愣,白光闪处,脖子上的那颗人头也“扑通”掉进了水里。后面的士兵吓得掉头就往洞外跑,大叫着:“有人,有人!”
巴尔通忙问是怎么回事,逃出来的士兵说:“有……有人躲在暗处,杀死了我们两个弟兄!”巴尔通大叫道:“躲在洞里的很可能就是李自成和那个女人。你们给我架起柴火来烧,用烟熏,看他们出不出来!”士兵们得令,当即砍来柴火,堆在洞口上烧了起来。一股股浓烟直往洞里灌……李自成躲在一处岩壁上,低声对那姑娘说道:“清军真狠,用烟熏我们。怎么办?”
“这点小伎俩难不倒我,跟我来!”这一回姑娘没有把剑鞘递过去,情急中一把拉住了李自成的手,直往洞里深处走。李自成想:这个山洞姑娘过去肯定常来这里,要不然也不会那么熟悉。走着走着,突然见前方不远处一丝亮光射进来,原来是山洞的另一出口。两人出了山洞,姑娘带着李自成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李自成问道:“这个山洞你常来吗?真是个屯兵的好地方。”
“我和父亲开始起事的时候,就选了这个山洞,人员、武器都集中在洞里。”“啊?难怪你在洞里如入平地。”李自成问道:“敢问尊父是谁?”姑娘瞪他一眼:“跟你无关,眼下你还是赶紧逃命吧!”李自成笑了笑:“有姑娘带着,我还怕什么吗!”“就会说好听的!”姑娘没好气地说。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河边,往对面岸边一看,有清兵走动的人影。姑娘说:“真没想到,他们在河对岸也布了人把守。”李自成问道:“就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吗?”姑娘摇了摇头。两人离了河边,继续往前走,谁也没有说话,心里都在想着怎么渡过河去。正思量着,已走到一个池塘边,但见满塘荷花,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李自成停住脚步,看着荷花入神。姑娘回头道:“你还有闲心欣赏荷花?”
李自成说道:“荷花开得如此鲜艳,你不好好欣赏,不觉得可惜吗?”“没见过你这样的男人,命都快没了,还有心欣赏花呀花的。”“嘿嘿,别小看这些荷花,它能帮我们的大忙呢!”李自成如此这般一说,姑娘脸上立即浮起了笑容,说:“看来你还不笨!”“那是当然!”两人坐在树丛下,不由得相视一笑。再看看河对面的岸上,清兵弯弓搭箭,全神注视着河面。还有些士兵则握枪佩剑,在河边巡逻。
夕阳慢慢沉下了西山,晚霞渐渐消失,黄昏来临。天很快暗淡下来,大山树林黑影憧憧,河面模糊一片。李自成和姑娘头上顶着荷叶,嘴中含着莲茎,悄悄地潜入水中。河面上,但见两片荷叶在水中漂动,斜斜地向河对岸漂去……
两人潜浮到河中心,水深流激,姑娘整个身子漂浮起来,有些把握不住自己了。李自成见状,一把抓住姑娘的手,带着她在激流中潜浮。这一回姑娘再没挣扎,那芊芊玉手,任凭李自成紧紧地握着。李自成终于带着姑娘,避开了清兵的视线,潜游到了对岸。他们绕过清兵,转向另一条小路。
此时此刻,李自成站在半山的草坪中,那姑娘就站在他的身后。李自成极目远望,苍茫群山,逶迤漭漭,犹万马奔腾,势欲破天,更激起李自成的万丈豪情。思想间,忽听身后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声,那是宝剑出鞘的声音,虽然那么轻微,那么短暂,但李自成知道,是那姑娘抽宝剑发出的声响。旋即宝剑又入鞘了。李自成故作不知,问道:“姑娘,我能再问一声吗?你为何要救我?”姑娘毫不客气地回答:“有必要跟你说吗?”“看你刚才宝剑出鞘,似有杀我之意。”李自成转过身,盯着姑娘:“既已抽剑,为何又不下手呢?”
姑娘微微一惊,这李自成果然厉害,我在他的身后,稍有动作,他就知道了。便怒道:“这是我的事,不用你多问。”刚才,姑娘确实是抽了宝剑,要杀他李自成的。这姑娘究竟是何人?她为何救了李自成,而又要杀李自成呢?
姑娘姓程,名六妹,芳龄二十二岁,是明朝武举人、地方民团首领程九伯的女儿,自幼儿跟着父亲程九伯,学得一身武艺。这次,她是奉父亲之命,特地来接应李自成的。而程六妹与李自成又有怨、有仇、有恨,几次想杀他,但终因父命难违,终究还是未敢下手。而李自成对这个陌生的姑娘却一无所知,不知她怨从何来,仇从何结,恨从何生,更不知她为什么又要救他又要杀他。于是说道:“我看你心里很矛盾,有点左右为难;而我呢,心里也颇为疑惑,我与姑娘素不相识,与你又何来仇怨呢?你知道我是谁吗?”程六妹瞪了李自成一眼,没有说话。
李自成自信地笑了笑,说:“其实,杀一个也只是刹那间的事,不过,也许过了今天,你就再也找不到杀我的机会了!
且说李自成和程六妹两人来到了一处古刹,拜见了智化禅师。智化禅师默默说道:“自你起事以来,有多少无辜冤魂丧命于刀下?你何尝想过其家人之痛苦?”
李自成不语,似在思索智化禅师的话。
智化禅师似在劝李自成道:“世间历朝历代刀兵大劫,皆由某人好杀所致。若人人戒杀,心存慈悲,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成王败寇因果轮回,你又何苦纠结于心呢?”
李自成的心情复杂,确实有很多事情,现在回过头来,是得认真地想一想了。
智化禅师继续说道:“人若持善念,发善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心善而不能持者,则心口不一,虽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终坠万世之劫。“
李自成说道:“大师,这几天我都在苦苦思索,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我是个不祥之人!大师,想我杀戮半生,造下无数杀孽。能否求解?”
智化禅师说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切因果,全在于心!”
李自成问道:“大师,若我诚心向善,能否求解?”
智化禅师说道:“阿弥陀佛,一切皆由心起。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
这时,知客僧走进禅房,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李施主,你属下有多人在山门外等候多时,称有要事禀报!”
李自成望着智化禅师,轻轻喊了声:“大师!”智化禅师叹口气,道:“你心中尘事未了,去吧!”
“谢长老!”李自成转身走出禅房。夹山寺外,程六妹、郝摇旗站在台阶下等候。寺院门打开,李自成从里面走了出来,郝摇旗、程六妹等人一起迎上前,众将士一同参见李自成!此时的郝摇旗已经剃了光头。
李自成皱了皱眉,问:“你为何把头发都剃掉?”
郝摇旗摸摸头,憨笑道:“嘿嘿,我以为你要出家做和尚,所以我也把头剃了,好跟在你身边保护你!我属下的弟兄,也全都剃了头。”不远处那几个游动的僧兵,全都是光头。
郝摇旗上前,奏道:“启禀皇……启禀闯王,你是否也有意出家做和尚……?我……
至此,李自成心意己决,随即叫来大师剃度为僧;从此,再不恋红尘纷争世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