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徐盛文
践行伟大使命的历史见证——序《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
7月28日,正值中伏。修水县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余昌清打来电话,说中心编了部《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要我为该志作序。我一再婉拒,他恳言再三,盛情难却,欣然应允。次日,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副馆长丁苗送来志书样稿,让我了解志书内容,以便写稿。翻开《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样稿),一件件已入志的革命文物跃入眼帘,顿时,我脑海里翻腾着革命战争岁月的滚滚风烟。这些革命文物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见证着修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初心、担当使命的艰难历程,闪烁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伟大光辉。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以实物方式教育和启迪后人、传承红色基因的“活教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在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5周年之际,修水县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呈献《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充分表达了老区人民的一片初心。
红色修水 著名老区
修水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地,是我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一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的设计、制作地。1927年9月9日凌晨,随着第一面军旗的升起,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在起义受挫后,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毅然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秋收起义中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基本骨干之一。 修水又是第一届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和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的驻扎地。革命战争岁月里,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谭政、肖克、黄克诚、傅秋涛、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湘鄂赣省委和国民政府地方当局经过多次谈判,建立了湘鄂赣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立了新四军修水通讯处,推动成立了修水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等多个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修水是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长沙会战的重要防线,是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民主党派组织成立武装队伍的县。1949年 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86团在民主自卫军配合下进驻县城,修水得到和平解放。
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10万多名修水儿女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全县有4万余人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修水有89名志士英勇献身。修水共有在册烈士10333名,其中中共党员烈士600多名,女性烈士300多名,15岁以下的少年烈士40名。
修水是全国著名烈士县,也是全国著名苏区。
珍贵文物 见证历史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事件震憾了修水这块古老的土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使修水名载中共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在修水留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团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等革命旧址和遗址47处、烈士公墓(陵园)40座。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在修水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革命战争年代使用过的武器(刀、枪、剑、土炮等)、中共党组织和其他革命组织的旗帜、印章,革命宣传品(文具、书藉、报刊、红色歌谣等),革命先辈的手稿、历史照片等,各类钱币,各类生活用品服装、陶器、家具、皮具、铁器等。
1949年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由当地群众和革命志士的亲属隐匿于秘密之处。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革命文物得以露白,县档案、民政和文化主管部门多次组织征集,亦有持有人主动捐献,分别由修水县档案馆、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收藏。
馆藏革命文物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修水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有148个全宗,69799卷(册)。建国前的历史档案有1个全宗,2038卷;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收藏1000余件革命文物;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藏藏品总数74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一般文物288件,文献资料402件。此外,民间收藏中有湘鄂赣边修水红色收藏室(全丰镇塘城村)收藏有湘鄂赣边革命文物860件(套);有东港乡靖林村红色文化展览室收藏有革命文物130件(套)。
《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分设四编,分别介绍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档案馆以及修水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具体列出了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239件。其中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7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53件、一般文物93件;列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馆藏的文物75件;列出了档案馆馆藏文物4件;列岀了全丰镇塘城村湘卾赣边红色收藏室收藏的文物8件。
《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介绍的重要馆藏文物主要有:1926年中共修水县第二区(今大桥镇)秘密发展中共党员时使用的中国共产党党旗——CCP旗;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使用的铜质望远镜;秋收暴动时上衫乡下衫村农民朱至贵使用过的清代钢质丝茅剑;1930年8月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后建立了第一个省苏维埃红色政权——湖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纸质布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修水古市瓷厂生产的碗腹绘有花草和“工农专政”字样的青花瓷盖碗;修水石门瓷厂1931年专门生产的发给红军第十六军第九师官兵作饮茶用的青花瓷碗; 1933年5月湘鄂赣省苏维埃颁发给红十六军第九师尖刀排战士王振标的银质“光荣”奖章一枚。以上这几件革命文物经专家评审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修水馆藏文物中的“镇馆之宝”。 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二级、三级文物以及一般文物和民间收藏的部分文物。
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见证着一段革命历史,每一件革命文物的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是一份活生生的历史切片、生动感人的红色教材。
革命文物 辉映千秋
丰富的馆藏革命文物,是修水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把这些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使其能够持久释放强大的红色能量,既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更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修水县十分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国庆10周年之际在修水县城中心建成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以文字、图片,展柜陈列方式,展现了修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壮烈牺牲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烈士馆展厅陈设展柜16只,展柜陈列60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32册革命烈士英名录。1987年,该馆被公布为江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该馆接待前来祭奠先烈的党政各界人士、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之际,在修水县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旁建成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展馆以雕像、文字、图片展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发生、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伟大意义,结合事件发展过程,介绍了60位人物,其中着重介绍了毛泽东、卢德铭、罗荣桓、余贲民、何长工、谭政、陈士榘、杨立三等秋收起义主要人物的生平及他们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所发挥的作用。67只文物展柜展示秋收起义时的100余件革命文物。该馆于2001年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为让革命文物更好地展示信仰的力量,更好地启迪教育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县政府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和第一团团部旧址、特务连党代表旧址等辟为红色旅游景区,并已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10万人次,接待中共党员主题日活动百余场(次),接待青少年专场教育活动百余场(次)。当他们参观展览馆,目睹当年留下的这些革命文物时,犹如走进历史,从而感悟历史,更增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信心。
此外,对位于上衫乡的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位于东港乡的红五军台庄会议旧址进行了复原陈列和布展,新开设了位于漫江乡的彭德怀肖克战斗纪念室、全丰镇塘城村湘鄂赣边革命文物陈列室、东港乡靖林村红色文化陈列室等,使它们成为了红色旅游景区或乡村红色旅游景点。这些景区景点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弘扬了红色文化,活跃了乡村旅游。
为进一步发挥好可移动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修水县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决定编写《修水县可移动革命文物志》, 2021年10月成立筹备组,开始采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修水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修水县档案馆、修水县民间文物收藏者收藏的革命文物,选出文物200多件(套),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回顾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使人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践行使命的伟大精神,从而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2022年8月10日
(本文作者系中共党员、国家高级编剧、修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原局长。曾于1977年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与人合作创作大型舞台戏曲《幕阜惊雷》,1987年、1997年、2007年担任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布展总设计•撰稿,1999年担任修水县革命烈士馆布展总设计•撰稿,2007年主编大型画册《秋收起义在修水》,2007年创作6集电视文献片《秋收起义》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拍摄并播出,并由解放军音像出版社作为建军80周年献礼片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