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程效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人(今江西修水县人)。在诗、词、书法、散文等方面均卓有成就,诗歌与苏轼并称“苏黄”,为著名的“江西诗派”始祖;词曲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书法则名列“苏黄米蔡”宋四家,散文在北宋中后期文坛亦堪称一大家。
《跋亡弟嗣功列子册》①
《列子》书时有合于释氏②,至于深禅妙句,使人读之三叹,盖普通中事不自葱岭传来③,信矣。亡弟嗣功读此书,至于溃败,犹辑而读之④,其苦学好古,后生中殆未之见也。绍圣中,余自缮治而藏之,少年辈窃取玩之,又毁裂几不可挟,唐坦之复为辑之⑤。智兴上人喜异闻⑥,故以遗之。
【注释】
①此文约作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至崇宁元年(1102)间,作者出蜀东归,因病寓居荆州。
嗣功:为山谷叔父黄廉之第三子,亦即山谷的堂弟。
②《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作,唐时被尊为《冲虚真经》。列子其人是介于老庄之间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创立了先秦哲学之贵虚学派。
③普通:梁武帝萧衍年号(520——526)。普通中事:指达摩来华传播禅法。葱岭传来:意谓《列子》中已有了佛法禅意,不会等到梁武帝时才从西域传来。
④辑:修补整治。
⑤唐坦之:名履,山谷的文友,见《与唐坦之书》。
⑥智兴上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人。上人:上德之人,对禅林高僧的尊称。
【赏读】
古往今来,好读书之人众多,但方法各有不同。荀子《劝学》开篇即说,学不可以已,可谓之勤读;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是巧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如非夸张,在中古早期应算是泛读;苏轼所谓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则是天赋加勤奋揉合的精读;至于本文所说的黄嗣功把《列子》一书读得破损不堪,并反复修补粘贴而读之不倦,可谓之苦读或者说专攻。有点类似开国名臣赵普所称的专治《论语》。
一本书能读得污垢满卷和破损散脱了架子,并反反复复修补之。可以想见,这位黄嗣功先生当年是如何日夕勤学、手不释卷和读书上瘾成癖的。难怪山谷先生说:如此下苦功读古籍者,在他所认识的后生晚辈中,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也亏得山谷先生当年作了此篇题跋。据此,北宋洪州分宁双井村一位读书成痴的后生的大名,才没有埋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并有机会被后世的读者所知之。
通常读书不倦,甚至能读入废寝忘食的痴颠状态,即李汝珍《镜花缘》中所谓读入了魔境,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古往今来,如此勤学苦读者,往往能塑造成科举应试中的“考试机器”,或现今所谓“学霸”,指不定哪天就一举金榜题名或建功立业闻名天下,让人跌破眼镜。在吾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其衍生的应试教育史上,此种事例比比皆是。先秦苏秦的“锥刺股”,东汉孙敬的“头悬梁”,初唐的“书痴宰相”窦威,晚清的“书憨大帅”曾国藩,等等,均是史上标杆似的苦读成才的范例;当然,吴敬梓笔下小说中人物范进,算是较为典型的另类。惜乎黄庭坚这位嗜书成癖的堂弟英年早逝,我们在黄氏双井老家珍藏的“四十八进士”名册中,没有,也看不到他的大名。
睹物思人。山谷先生在追忆中说到,在绍圣中年(1096),见到亡弟遗留且已经破损不堪的此书,不忍弃之,就自己动手再修补并收藏起来。约过去了七年时间,还郑重其事地为亡弟在书册上题写了此跋。之后,把这本后来几乎被小孩玩残了和又经朋友唐坦之再次修补的旧书,最终转赠给素喜猎奇的智兴上人。我想,智兴作为青原禅林高僧,有缘最终获此本鹑衣百结状的《列子》,按照“合于释氏”因果的说法,此本留有黄嗣功无数汗渍且“多灾多难"的旧书,也终算是得其所哉!
最后,有一相关联之事需补充说明:黄庭坚在其诗词文及书法之外,另一个耸动士林的造诣就是禅修了。其名字被普济列在南岳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的法嗣中,是晦堂祖心入室记名弟子,为居士分灯之一。由此可知,山谷道人禅学修为之深厚。他在此文中一开头即说:《列子》一书时有合于释氏。意即列子与释禅时有兼融相通之处,故列子所处的先秦或已有了释法禅意,不会等到梁武帝时才从西域传来。据此,至少可推断:在旷日持久的《列子》一书真伪纷争中,认为该书为魏晋人托名所作伪书之说不可信。至于今本《列子》成书较晚,可能不同于黄庭坚读到的原本,或者经过魏晋人士的加工整理,是有可能的。但是,要以《列子》书中所述与释禅经书所述有所雷同,就断定《列子》完全是伪书,则基本上是今人的臆测之词,并无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