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黄庭坚传 • 正文

兰心蕙质香如故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赏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程效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人(今江西修水县人)。在诗、词、书法、散文等方面均卓有成就,诗歌与苏轼并称“苏黄”,为著名的“江西诗派”始祖;词曲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书法则名列“苏黄米蔡”宋四家,散文在北宋中后期文坛亦堪称一大家。
  从这一期开始,本人将在“山风水韵”平台推介黄庭坚散文小品若干篇,并略作注释和解读,以期与大家共同分享山谷散文“行文机警,语必明达”的艺术魅力。

【原文】
书幽芳亭记①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③,不为无人而不芳④;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⑤。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⑥,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⑺。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⑧。《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⑨。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⑩,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注释】

①  此文作于元符二年(1099),当时黄庭坚贬居戎州(四川宜宾)。州辖僰道县界有兰山,山中生兰,见《舆地纪胜》。山谷另作有《幽芳亭记》:“兰是山中香草,移来方广院中,方广老人作亭,要东行西去,涪翁名曰幽芳。”
②  楚之逐臣:指屈原。
③  丛薄:贫瘠的丛林。
④  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生于深林无人赏识而不芳香。见《孔子家语·在厄》:“且芝兰生应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⑤  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此谓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无烦闷。
⑥  平居:平时。萧艾:野生蒿草,味臭,此喻小人。霭然:味道密集散发之态。
⑦  含章:含美于内。《易·坤·象》:“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此谓人含文章于内,遇适当之时必发于外。
⑧  兰:兰草,通常生水边,叶光润尖长,花红白色而芳香。古人所谓兰多指兰草,非今日常见之兰花。
蕙:有二种:一种可薰除灾邪,故亦名薰草;一种即本文所说的蕙兰。
⑨   椒榝:椒、榝皆类茱萸,椒有草本、木本之分,木本即俗名的花椒。
⑩  当门:有时当权者,见兰挡住门径,不惜将之锄除。见《南史·袁淑传》:“种兰忌当门,慌璧莫向楚。楚少别玉人,门非植兰所”。

【赏读】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类比美人者,生香也。
  屈原创始的楚辞,擅长“芳草美人”的类比手法,即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后世仿效者众多,最成功的典范莫过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平心而论,黄庭坚此文与濂溪先生彼文相比并不逊色。猜想山谷道人当初写此文,很有可能受到了《爱莲说》的影响或启发(黄庭坚曾与周敦颐长子周寿为吉州同僚,周寿为吉州司法参军,山谷知太和县,两人诗文相交,过从甚密)。对《书幽芳亭记》与《爱莲说》稍加比较,可看出两者的题旨、结构和文风均相似相近。不过,周文之名动天下,大抵受益于其后来列入了历代蒙学读本乃至中小学教材;黄文之未彰显,或许有碍于由来已久的“山谷擅诗词,文非所长”的偏见。
  宋人写诗填词十分讲究起首的气势,作文亦复如是。
  此文作者开篇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几乎将兰花抬升到了国之“花魁”的高度,似乎众香国里舍此别无其它。让人联想到屈原在《离骚》中亦曾抒写植兰、佩兰、赋兰之事,当是最早择兰而居、以兰为友的雅士:“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不难看出,志向远大而屡遭排挤的屈大夫,是以兰自喻和以兰来象征君子美好的品德。黄庭坚文中也认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盖甚似乎君子”。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郁闷;在遭受风雨外力的摧残后,绝不改坚贞不屈的本性。“兰似君子,含章以时发”这句话的精警,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难能可贵的是:黄庭坚以自己长期种兰、育兰、观兰和知兰的丰富经验,甄别了世人不易觉察到的:兰实有香兰、蕙兰之分,并较有说服力道出了“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的缘由。原来山林中兰、蕙初时交错相生,外观上几无差别,要等到开花时节,差异才显现出来。兰一枝开一花香味浓,蕙则一枝开数朵香味淡,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物以稀为贵,故香兰似君子,蕙兰似文士。所以,贵兰贱蕙不独当今,自古楚国以来就有之。
  宋人写言物小品,多遵循风骚传统,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写此文时,黄庭坚早已过知天命之年,正被贬谪在边远的蜀地戎州,可谓处在人生的逆境。他以兰之生长来借题发挥,认为人生如兰生,有平常之境和异常之境。在前者,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后者,虽屡遭风吹雨打,终不改其操守。比如自己在被贬谪的逆境中,看似孤苦伤怀,但仍不失本心,有着屈原似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家国情怀。兰心蕙质,其香如故,这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
  那么,一代文学大师黄庭坚何以对兰情有独钟呢?联系其身世经历,犹其是个人情感遭遇来看:他一生三娶妻室,早年病逝的结发之妻孙兰溪,是他随舅父李常游学淮南时结识的初恋并配为佳偶,孙氏还被朝廷敕封兰溪县君。相传兰溪长得美貌如花,作为大家闺秀,不仅能填诗作对,还有一手兰花刺绣绝活。兰溪是他的梦想情人、他的最爱。可惜天不假年,在山谷高中进士初入仕途不久,爱妻孙兰溪即因病早逝,成为他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伤痛。      后来,无论走哪里,黄庭坚都会在家中庭院、窗台精心种植兰花,呵护兰花,并为后世留下了近20篇咏兰、涉兰的诗文精品。也正是毕生寄情兰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兰情结,他才会如此熟知兰性,才会对兰观察和认知如此细致入微。
    识其习性,黄庭坚堪称是辨别兰、蕙之异同的史上第一人;蕴吾情衷,亦是世不多见的对兰情有独衷而终身不渝的文坛巨擘。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黄庭坚传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