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卢曙光
宁州古城有2000年历史,斑驳苍颜的街道古井,留存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伴随岁月沧桑,淹没在匆匆流水中,但蛛丝马迹中还是能挖掘到一些史料,还原前朝故事。
但是为何称状元桥,却不为人知,也多有不解,因为修水历史上没有出过状元。但通过查找调查,状元桥的来历终被厘清,这里隐藏着一个关于状元的故事,是难得士林佳话。
话说明朝宣德九年,江西全境发生饥荒,次年春夏情况更甚。“居山林者食榆蕨,尽,继之以草;滨江湖者,食螺蚌,尽,继之以蓼根,困惫呰窳,朝不保暮,饥殍流离死者载道……”
华容人黎斌宣德十年(1435)赴任宁县(修水)县丞,主持宁县赈灾工作。
黎斌在任期间,为造福地方,还参与了跨鳌桥的修建,主修建县官署的后堂直庐,正统六年(1441),为县学校修建了两斋庑。
黎斌离开宁县后,当地百姓“思之弗置,立庙肖其像祀焉。成化间,请之于朝,赐祠额曰‘遗爱’。”其祠在宁州州治之西二十多步,后移南门外,国子监祭酒胡俨、礼部尚书周洪谟均刻石题名于祠。
州志在介绍黎斌的的同时,有“厥嗣黎淳毓孕修江,后大魁天下,官尚书谥文僖。”的记载,说到了黎斌之子、天顺状元黎淳在修水的情况。“毓孕修江”四字,彰显修水的灵秀山水孕育了状元公的文思。
文僖即黎淳,湖广华容人,父黎斌在宁县任县丞时,随侍读书,后以廷对第一,历官吏部侍郎,殁谥文僖。黎淳是明朝270多年历史上,唯一湘籍状元,一代廉吏,官至礼部尚书,华容故里数百年来乡党莫不景仰。
黎淳9岁至19岁是在修水度过,他资禀特异,在名师的悉心教授,在山谷之乡文风的熏陶下,肆力诸经史,学业大进。回到华容老家后,于景泰丙子,举湖广乡试。天顺丁丑,举进士第一,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 礼部尚书。
相传当年赴京参加礼试,同伴们恶作剧,唆使一妓女在酒楼呼叫他的名字。黎淳走上酒楼,从容吟道:“千里邀游赴帝京,忽闻楼上唤黎淳。状元自是天生定,先遣姮娥报我名。”反映了他科场夺魁的坚定信心。同时也足证他的才华。
修水十年,有个人对黎淳影响巨大,那就是周铭。周铭,字仲蠡,号可庵,县城三王巷人,是“宁州双凤”周季麟、周季凤兄弟的祖父,其自幼聪慧过人,精通《诗》《书》《春秋》三经。
其父周瑾为官交趾(今越南北部)望江镇金场大使,死于叛乱。周铭非常孝顺,小时候曾在紫石岭送别赴任的父亲,父亲死后,他每次经过此处,都痛哭许久才离开。
他为赡养老母,没有应地方政府的征召,就在家里教授学生,学生多有出息,黎淳是其中之一。他为人耿介、生活节俭、孝养父母、友爱兄弟等品德行为,深受城中父老尊敬,与黎斌县丞属于知交。
周铭喜欢梅花,著有《梅花百咏》诗集,以及《效颦》,今已不存。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黎淳也酷爱梅花,有不少咏梅之作。同出于周铭门下的还有,东平训导王凝晖、徐闻县令石彦诚进士(黄沙艾村人)。
周铭和黎淳家一直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次孙周季凤弱冠时,跟随为官的哥哥周季麟到北京,接受教诲勉励,提高学问,得到了时任吏部右侍郎黎淳的称许。
周季麟、周季凤昆仲为官后,与黎淳有交集,可惜往来唱和皆遗佚。相关资料证明,黎淳离开修水后,对修水十分关注。
黎氏父子深得修水百姓爱戴,县城建有黎斌祠,后又有邑人徐受暄在青云门附近建状元桥,立牌坊两座,以示对这位成长于修水的明朝状元的崇敬之心。
乡贤周铭不仅为朝庭培养了一个状元,而其道德文章,家风家学,更为周家后裔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状元桥虽不存,但地名还在。它是修水人杰地灵、山蕴水润的见证,是宁州古城的荣耀。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卢曙光:1958年生,江西修水人,1997年起选择自由职业,在大连、东莞、深圳等城市谋生。2013年回到故土,重拾文学爱好,游戏诗词、楹联、辞赋、历史散文写作,偶有获奖,有作品悬刻景区,著有《幕阜拾零》历史散文集。现为修水县作协理事,山谷诗社、江西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辞赋社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