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中国沿海和台湾人民心中的声誉很高,这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但郑成功能够在江西修水油岭这个小山村老百姓心中保持良好的英雄形象,而且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郑成功形象家喻户晓,人神共敬,并渗入人们文化心理结构的底层,外省外县很多人都很难相信的。
但当你走进该地,深入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中聊起郑成功,都会讲郑成功的好话,称赞他是油岭人的救命神。
郑成功能演变成为油岭人民心中爱国爱民之神,首先是郑成功率御营军消灭了油岭寨的强盗,再是得益于郑成功培养出郑姓祖先郑及溪。油岭,原是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一个行政村,1996年拆村并乡后成了大自然村,是油岭郑氏聚居之地。《修水文物志》载:“郑及溪,油岭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丙申十月十三日己时生,万历丙辰(1616)科举”。他从小研读万户将军郑成大遗留的兵书,随从伯父和兄弟择安乡十三都(黄沙镇)和尚脑立寨。崇祯八年(1635)秋,武宁县北乡罗朝贵由北门攻打宁州(修水),获取漕粮,因追剿有功,授予“守备”。油岭有一座山峰,称“寨顶里”,海拔近1000米,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在楚国临界处(寨顶里)设立了峰火台,用于传递战事讯息。几千年的变更形成了油岭寨。崇祯十二年(1639)寨顶里有了倭寇,当地称强盗,他们将山寨霸占,屯田养兵,经常下山劫取民财,焚烧民宅,奸淫妇女,滥杀无辜,百姓苦不堪言。郑及溪受县衙派遣,带领家奴进寨剿匪,结果失败而归,将一名幼童撕成两半,扬言还要将郑氏概杀不留。面临欺凌,侮辱的油岭人民,怀着满腔怒火,推举郑及溪携臣潮、淋、星、宿、功寿等六兄弟赴福建拜访郑芝龙都督铲除强盗。他们雇用了一艘乌篷船从修河起程,跋山涉水,来到福州见到都督郑芝龙都督,郑及溪拉起家话,说明了原由,寻宗访武,郑芝龙很高兴接纳了他们。将郑及溪等来人留军听用,不久郑及溪等人成为郑成功麾下。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城夺取天下,南明政治中心转移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荒淫无度,王朝不到一年即被清军俘获。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郑芝龙与郑鸿逵拥立唐王朱聿健进入福州官衙由监国晋升为皇帝,改元隆武,建立了“南明政权”,福州为天兴府。并颁诏各地,奉行明朝政权的地区有两广,赣州、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表示拥护隆武政权。郑芝龙以“定策元勋”的身份权倾朝野,他儿子郑森从小就有救世济民而寒窗苦读,明朝被清军俘获后弃笔从戎,决心抗清复明。郑成功这一目标正与南明唐王朱聿健(后继位隆武帝)吻合,隆武帝很赏识和宠爱郑成功,授御营中军都督职,掌尚方剑,“以驸马体统行事”,此后中外称郑成功为“国姓爷”。隆武帝对郑氏家族的倚重和信任,郑氏父子深受忧虑,一是面临清军大势压境,威威可逼;二是郑以海军为主力,陆军次力,加之,福建弹丸之地,日本又拒绝出兵援助,难为抵抗清军,郑芝龙到福州降清。郑及溪见状,拜见郑成功,提议部队往福建后方江西扩军充实粮草,郑成功听后觉得有理,忙奏疏隆武帝,隆武帝准奏,命郑成功率兵,并授予郑及溪“游击正兵营”和“前锋镇副将”,敕500兵马,前往江西一带筹集纳租军响,跟随郑成功抗清。
清顺治二年(1645)十月下旬,郑成功及郑及溪一同率军赣州、赣西北(今修水)、湖广等地,颁布与农民大顺军共同抗清政策,湖广巡抚,堵胤锡派马吉翔为使者前来拜见,黎民百姓知道“国姓爷”来了夹道欢迎,在残存势力的配合下,赣州很快组成队伍,竖立了“郑军”旗帜,并委托抗清英雄万元吉为统帅。郑成功为了扩大军响,壮大队伍,留下的部队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修河进入平江、浏阳等地进行掩护;另一支从修水至铜鼓官渡、浏阳、长沙等地与大顺军余部会师。这时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的修水,据《修水县志》载:李自成部大将田见秀等翻越九宫山,占领宁州(修水),修水抗清队伍一时多起来,郑军只好驻在黄沙、彭桥一带。油岭人听说郑及溪回来了,纷纷来到郑军帐下,报告了油岭寨强盗抢杀奸淫的情况,强烈要求派兵灭掉强盗。于是,郑军摸清情况后,第二天傍晚,郑军炮击了油岭寨的强盗。寨上的强盗被郑军击毙后,油岭村民一片欢腾,从此百姓不受欺凌,安居乐业了。郑成功率御营中军炮击油岭寨强盗成了油岭人民一个永久的话题,郑成功的形象永远留在油岭人的心中,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顺治十七年(1660)五月,清军在漳州围剿郑军失败,清军就强迫闽、浙、广、山东等地沿海居民,内迁30里,不准与郑军接近。郑成功为突破清荷联盟的军事封锁,他决定收复台湾,把陆军和部分军响交与郑及溪,吩咐郑及溪转战赣州,兴国等地屯田,练兵,突破清军封锁,建立抗清复明根据地。郑及溪率部在江西各地与清兵奋斗十多年,兴国农民石昭、张明反清,寡不敌众而解散,郑及溪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回归故里。
回归故里后,为了让子孙永远感激郑成功对他的培养教育,不忘郑成功率御营中军炮击油岭寨强盗的功绩,他于康熙十四(1675)年,创建郑成功庙。地方官府认为郑及溪是郑成功反清干将,毁家谱、挖祖坟、没收田地,拆房屋。到了康熙三十八年(1699),郑克爽归清,封汉军公,准许郑氏建庙祠。《郑氏大成宗谱》第211页载:郑及溪孙媳全甲之妻徐毛贞奏疏皇上,康熙帝下了一道“圣旨”,田归还,可在原址建庙。该年,郑氏后裔又捐款、捐粮,重建郑成功庙,并置义田,供周边子弟在该庙读书。民国期间又一次倒塌。现有“圣旨”石碑,神台上雕有“福、禄、寿”三星图案花板,寨王惩罚吴氏女的一面罄以及光绪军机大臣翁同和题联:“云锦天机织诗句,纶巾鹤氅试春风”等文物遗迹保存到至今。时值当今,民富国强,海峡两岸和大陆众信在本处油岭郑成功庙原址,准备重建郑成功庙。
在中华文化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象郑成功一样,成为明代直至近代几百年在油岭百姓中有不灭的形象,足可透视出郑成功忠君为民的节操和为国奋斗的精神,使百姓的心灵上受到淘染至深,以至代代立庙,代代追怀。
(江西省修水县郑成功研究会)
浅谈郑成功在江西修水油岭人心中的形象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樊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