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起来,与扶贫工作组同志走在乡村路上,景色清新,心旷神怡,惬意极了。我们边走边聊,不觉已至上杭乡十二坊村十六组贫困户邓长庚家门口,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土瓦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真的穷!住的是危房!”此时,心中的惬意一扫而空了。
进屋后,接待我们的是邓长庚的媳妇伍继红,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她头发有些凌乱,衣着陈旧,黑瘦的脸,神情忧郁凝重,眼神透出凄凉与无奈。见到我们后,很热情的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你们好,请到屋里坐!”
坐下后,我们便向她了解情况,她言语表达准确,却又有点颠三倒四,反应迟钝,费了好大劲总算说清了她家的大概情况:她一家九口人,公公、婆婆年逾七十,婆婆患有残疾,终年卧病在床,丈夫憨厚体弱,在外务工,收入微薄,膝下生有五个孩子,四个读小学,最小的只有二岁多,家庭情况可想而知。屋漏更遭连夜雨,小儿于去年3月查出患有白血病,去年东凑西借花了几万元治疗,病情虽是暂时稳定下来,家庭经济可是落入万丈深渊!
交谈中,村长介绍说,伍继红是广东人,据说还是一位大学生。听村长说完,伍继红搬来长梯,爬上楼,不一会拿了个包裹严实的油纸袋下来了,她小心翼翼拆开油纸袋,把一堆证件递给我,我一一察看,村长在旁不由惊叫一声“哟,!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再打开另一个证件,是98年北京市人事局颁发的“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
我们不禁感叹:这样一位才女,怎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她的人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为了一探究竟,次日下午,瓢泼大雨。我与两位爱心朋友前去看望伍继红,正好她送完四个小孩上学返回。外面,雨仍没停,屋内不断传来滴滴嗒嗒的水滴声,厅堂、卧室、厨房共摆放着十多个破旧塑料桶,那滴嗒的雨声从桶里传出,似乎弹奏着一首凄凉的曲子。伍继红难为情说:“屋里漏雨,不敢上屋捡修,只好用桶装漏下的雨了。”她已见过我几次,说话也不拘谨了,人看起来比上次精神许多。
我们坐下后,便又闲聊起来,她又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不幸。她是江西赣州人,94年在广州参加高考,以692分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录取。大学是班干,学习刻苦,踏实诚恳,赢得师生好评。大学毕业后,经过考试获得“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证”,在进单位二次面试中落选,最心疼她的爸爸于这年去世了,工作失利、家庭的变故,精神遭受刺激,一向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沉默不语郁郁寡欢了。后来到了广东顺德打工,2000年在一家公司认识修水县某镇一郭姓青年,两人一见钟情,便生爱慕。当年便举行了婚礼,第二年生下一女(现女孩留在男方),甜蜜幸福生活了几年,可好景不长,男方另有新欢,夫妻感情便跌入低谷,2005年夫妻俩不欢而散。这位弱女子承受不住多重打击,生活感到绝望,她的精神更不正常了。
“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同情弱者。”不久,疾瘣缠上了她,贫病交加把她压垮了,她拖着疲惫而又病痛的身体来到修水某镇寻夫,想与前夫重归于好,找到夫家后,可前夫出外务工,不肯与其见面,更不跟她联系,她便彻底绝望,精神恍惚,度日如年。2006年7月,媒人把她介绍给上杭乡十二坊村一邓姓青年,刚进邓家,伍继红骨瘦如柴,重病在身,并腆着大肚子。开始邓家看伍继红那病态,担心她活不了多久,不愿答应,但想到儿子这么大还没结婚,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还是勉强答应了,邓家借来2000块钱给前夫家算是聘礼,领回家后为其治病,伍继红的病也慢慢有所好转,来到邓家第27天,便生下一子,邓家也甚是欢喜,此后便陆续生下四个儿女。十几年来,一家九口,靠丈夫打工微薄收入度日,生活极其困苦。伍继红说赣州娘家还有母亲、一个姐姐、二个弟妹,去年伍继红孩子生病,娘家人寄来了四千块钱来,她说十几年来很想回娘家看看亲人,可一无车费,二无颜面面对亲人,十几年来也就作罢。-注- 伍继红是低保户,也是政府列为的重点精准扶贫户,帮扶干部正在争取政策扶贫资金为其新建住房,欲通过多渠道为其摆脱贫困,同时,希望社会爱心群体共同参与关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