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张婕
蚕桑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但要让蚕桑产业呈链条式发展,仍需加大力度,助推蚕桑产业向生态旅游、食用养生领域延伸,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马坳镇黄溪村是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从2009年以来,该村一直探索蚕桑产业发展致富路子。如今,该村全年蚕桑总收人突破500万元,丝茧由原来的张种30-35公斤提高至55-60公斤,亩桑产值由原来的3000-5000元提高到8000-10000元。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首先从源头上引进优良品种,现在地里种的都是“强桑一号”,大大提高亩桑产量和桑叶质量;其次还组织蚕农参加专业培训、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其个个成为栽桑养蚕能手。现在村民积极性都很高,都愿意参与。”黄溪村党支部书记徐万年说。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该村还大力改进养蚕的生产场所环境,新建4000多平方米小蚕工厂,1万多平方米养蚕大棚和3000平方米蚕茧收烘站,形成“小蚕工厂化,大蚕省力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本村及周边乡镇蚕农产销提供一条龙服务。
目前,我县现有桑园面积9.3万亩,养种12万张,产茧10万担,覆盖蚕农3万余户,有桑乡镇24个,产业大户有1000余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60多个,是全省最大蚕桑基地县。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县茧丝绸深加工企业,主要生产丝巾、蚕丝被、真丝床品套件、真丝服装成品。近年来,我县茧丝绸生产和蚕桑综合利用得到长足发展,有养蚕人实业、绿冬丝科实业、一家实业、信德保制丝等多家省级龙头企业,以及英才科技食品、春歌科技、山谷春农业、东洲农业等多家蚕桑综合利用企业,茧丝绸和蚕桑综合利用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带动3000多人就业。
综合利用有潜力可挖
“桑叶、桑葚采摘主要依靠人工,人力成本高,生产一张蚕种平均需要7.5个劳动力,蚕桑发展过程中,省力化技术存在较大缺陷。”县蚕桑局局长刘兴华说,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科技化水平不高和桑树利用率不够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快科技栽桑养蚕步伐,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切实提升科技栽桑养蚕效应。
“桑叶具有抗菌、降血糖等药理作用,我们目前正在研发桑叶面条和饼干,”江西省英才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杨春说,目前我县拥有比较成熟的蚕桑生产加工模式,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桑根、桑枝等资源的综合开发,把蚕桑副产物作为生物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大力发展桑园、桑、蚕、蛹、蛾、茧、丝循环经济,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形成多用途系列蚕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从而使单一的养蚕缫丝向多元化开发转型,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
“桑根可人药,桑叶、桑葚可食用,蚕茧可成丝……桑树全身都是宝,值得宣传推广。”日前,国家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克才在我县考察蚕桑产业时建议,修水可结合生态旅游坚持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思路,以弘扬蚕业文化为主题,在交通便利的城镇周边地区发展旅游观光蚕业,介绍蚕业科技知识,让游客动手采桑养蚕,观赏手工缫丝和纺织工艺,品尝桑葚、桑叶茶、蚕蛹等特色饮品和食品,为蚕业发展赋予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