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读过三毛的随笔: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走过流年岁月,突然发现人生未尝不是如此。
我们处在一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年代,告别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远去了一驾马车,一壶浊酒,一支山歌,悠悠长长的日子。
那个年月,出一次远门,短则十天八天,长则数月几年,一年又一年,消息遥远,以至于能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句来。
如今,单凭一部手机,就可告别孤独,热闹非凡,网络天下。就连年过八旬的老父亲都能把智能手机玩得个顺畅,点赞、拍照、留言、分享、小视频等等样样都会。于是,朋友圈里,晒历史,晒当下;晒国事,晒家事;晒心情,晒天气;晒吃晒喝,晒苦晒甜,晒活动轨迹,晒流年往事……有的甚至上床睡觉也忍不住把“嗨,今晚太累了,关机睡觉”拿出来晒一下。
比比皆是的新鲜事物,总要让人猝不及防。你不得不去顺应、去改变、去迎合。
2004年,在报社当记者的第五年,8月的一天,当我像往常一样拿着手写的稿件交给总编室主任时,他告诉我,我们单位每人都配了一部电脑,今后这样的手写稿不收了,全部用电脑写好发到报社指定的邮箱里,再由专人将稿件发出来,统一交到总编室来。
当时我的脑子“嗡”的一下,要知道,那时,我很少接触电脑,更不要说用电脑写稿发邮件了。
我是一名下岗工人,2000年底由报社统一招聘而来,刚刚出一点成绩了,总不能因不会电脑而影响前途吧。
第一篇稿件,仅仅是600多一点字,从晚上8点多钟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完成。那时我就想: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要是用手写,这样的小稿,半个小时都不要。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电脑玩出个名堂来,这后来,只要有空我就在电脑前敲个不停。如今,10多年时间过去了,有些文字,我不用看键盘都能敲出,一篇数千字的稿件也洋洋洒洒,很快成稿。不仅如此,我还通过电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回过头,真的要感谢当初总编室的退稿,如今,要是叫我再用手写稿件,还真不习惯、也不愿意了。
全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记者,微博、微信……新媒体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我这个做纸媒的记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好在单位顺应时代,重新定位,第一时间发展新媒体,办了新闻网,申请了《修水报》、《掌上修水》两个微信公众号。今年初的一天,新闻网有同事告诉我,说为了做大做强两个公众号,单位计划将《修水报》公众号拿出来给其他部室运作,侧重时政新闻;《掌上修水》仍留在网络部,侧重社会新闻。
听到此消息后,我真有点大喜过望,当即找到单位领导,要求把《修水报》公众号给记者部。领导很关心地说:“记者部工作繁忙,微信每天都要发的,而且这次把《修水报》公众号拿出来暂时是没有编辑工资的,你要想好哟。”“我想好了。”我说,没有工资也要。第二天,我就把方案交到了领导手中。
就这样,今年初,记者部正式接管《修水报》公众号。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当时公众号的关注量只有1700多人。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主任你的胆真大,这么一点粉就敢接公众号。”事后,有记者私下与我聊天时说起当初的情况,不禁感慨万分。是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够“胆大”的。因为不光是粉少,而且对于公众号我也是满眼一天星,啥都不知道,不懂业务,不懂经营,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大做强。
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信心满满的。我知道,这种信心基于《修水报》有着80多年的办报历史,其权威性、主流性不可替代;这种信心基于修水报社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一群能吃苦、肯战斗,且业务素养高的采编人员;这种信心基于一直以来,有千千万万读者对《修水报》的信赖和支持。
记者部的胡梦新、丁斌祥,他们对微信了解甚多,懂得经营。一天,我逐个找来他们,目的只有一个,我要他们收我这个徒弟。我都48岁了,作为他们的父字辈,为了新媒体,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另外,每天,我还让记者胡梦新、沈曼娜、张婕负责校对文稿,尽量不出差错。我的想法很简单,我要和我的同事一道,让《修水报》公众号在全媒体时代灿烂的盛开,耀眼的前行。
我不仅拜了师,而且关注了许许多多公众号,学习别人的长处。很快,我学会了编辑,学会了怎样去做大做强。
一个公众号必须有她自身的风格和品牌,所谓风格,就是一打开微信就知道是《修水报》的,而且经《修水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必须为原创;所谓品牌,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栏目,为此,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我和同事一道,开设了“印象修水”、“夜读修水”、“新闻调查”、“修水故事”、“创业路上”、“修水人物”等等一批读者喜闻乐见的栏目。
这一切,我们在做,风雨兼程。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我和我的同事在许许多多的场合见证了读者对《修水报》微信公众号的肯定,这,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有人说:“人的心情就跟风中飞舞的铃铛一样:一头是天空,代表希望与梦想,另一头是心底,代表情愫和旋律。你越是安静,越能听清它的声音,你若越是喧嚣,反倒越听越恼。风起,音来,缘生,相守;淡然,如风,清脆,如铃,仅此而已。”
如今,我和我的同事,每天都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安静,这份安静,来自对《修水报》微信公众号的热爱。在这种安静下,我们坚持用原创作品奉献给每一读者,不坑、不蒙、不吓、不骗我们的亲,全力把《修水报》微信公众号做大做强。
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修水报》的关注量,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成几何数增加。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亲”。因为你一如清风,只为《修水报》盛开。每时每刻。
【夜读修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