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卢曙光
修水路口乡小塅村,有一处近二百年的庄园,虽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但箭楼还魏然屹立,经风沐雨,成为了赣西北地区少有的建筑遗存。箭楼是一对姐妹楼,相距二十多米,高约15米,长宽分别是5米至8米,全部砖石结构,长条麻石占近一半高度,中间有瞭望窗。这是古时候,大户人家抵御外来侵犯的防护楼。经了解,这是义宁诗杰冷采芸的山房,也称小洞山房,而现在的村名,正是谐音而来。据冷金鹤先生介绍,整个庄园占地面积五至六亩,一进五重,上有堂曰:“顺圃讲堂”,东边箭楼曰:“延月”,西连箭楼曰:“留云”。东建碧泉私塾,西边箭楼旁有横厅,半月坑、马槽等。一株树龄超过五百年的古樟,紧邻围墙,树冠遮蔽若一亩方圆,显得古朴幽深。正屋前有水榭凉亭,位于半边月水面上,凉亭已毁,石桥尚在,麻石结构,南北走向,呈“之”字形,二墩三孔,与整体建筑连成一片,整个庄园全部围墙封闭。虽然部份頹塌,但房屋结构布局可见端倪,尚能指点槽门口等众多具体位置。时至今日,这里还保留着老菜园、前花园、后花园等称谓,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在古义宁极为少见,十分珍贵。而这种建筑风格,与主人“诗得江山助,奇特眼界宽” 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冷采芸出身于书香门第,聪明好学,虽属落第秀才,但腹有才华,出口成章。加上年轻时在外游学,见多识广,留下大量诗篇,享誉当时诗坛。近代诗话如此评价冷采芸的风格:“诗风不似黄庭坚之峭厉,而具渊明之襟怀,乐天之神气、东坡之灵动。化机活泼,佳句鲜妍,古风尤具流宕之气势”。如太湖吟中一段:“少焉旭日自东升,银涛雪浪翻千层。七十二峰次第出,烟销雾敛冰镜澂。微风一扇波吞吐,建章齐开千万户。大峰崱屶插半霄,小峰历乱如飞舞。中有一峰号洞庭,修篁碧干何青青.........”。可谓层层奇险,不测而出。在他的很多诗词中,不乏精彩之句,比如“水面鸭头双棹暖,山腰牛背一犁驯。”“秋山丛桂香侵座,碧汉无云月在门。”“万里秋烟冲塞雁,一帆暮雨拜江豚”等等,都曾传诵一时。咸丰元年,太平军几十次从湖北崇通进入修水,路口古市成为必经之路,冷采芸为地方安全,积极操办团练,保护地方。在这一时期,冷采芸留下了很多诗词,有据可查的有甲寅纪事三十二首,乙卯纪事二十首,纪录了义宁州,特别是仁西乡勇抵御太平军的事例。如“会合三军带夕曛,重冈叠献有余氛。凶锋虽挫毋轻敌,小水源头再整军。”“咸年吴起治兵精,恢复修江有令名。刻日招齐仁义勇,三军画策入西平。”也正因为冷采芸在太平军攻义宁时,不遗余力抵抗,深得朝庭嘉许。同治元年奉圣旨,钦授翰林院待诏,据知情人透露,这块皇匾至今留存民间。但此时的冷采芸已淡于仕途,醉心于诗词创作和地方教育,赢得了很高声誉。其创办的“碧泉私塾”成为义宁州有名的私塾。
站在山房前面的山坡,整个小塅一览无余,距庄园二百米远的地方有个斛筒墩,老辈人讲这是五谷丰登的风水,这里人口不满二千,以冷、丁、胡三姓居多,宽广的公路通达每一个角落,汽车引擎,与不时传来的音乐和鸡鸣犬吠,交织成一曲粗犷的交响。这是一个富饶而又美丽的村庄,当年冷采芸所醉心的那个林泉之地,已今非昔比,充满无限生机。但是,小洞山房还是有一种难以掩饰的魅力,箭楼还在,小桥流水还在,“松关”碑刻还在,古驿道还在,历经五百年的古樟还在,成为了这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最动人之处。(卢曙光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