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红色修水 • 正文

第一次长沙会战修水县城保卫战双井外围战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龚九森 古建林

  该外围战场位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9月底,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从通城入侵修水白岭、大桥片区,进入湖南平江。10月初,该部一支主力从平江折转侵入修水大桥、渣津,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川军)第二十军等军队的防线,沿马坳、杭口河岸道路奔袭修水县城,企图解救在修水黄沙桥战役中被中国军队围困的日军第一○六、一○一师团各一部,并伺机“消灭”驻防修水县城郊区的第三十集团军(川军)总司令部及其有生力量。

  第三十集团军急调直属工兵营(舒汉璧任营长)、手枪营,在马坳、杭口等地阻击日军,在杭口镇双井村、宁州镇黄田村夜合山、竹坪乡仙姑岭等地与日激战,保护修水县城绝大部分居民安全撤离而免遭杀戮,并有效策应了黄沙桥战役。10月5日,修水县城被日军占领。10月10日凌晨,中国军队击溃日军,收复修水县城。

  全民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所属的骆团长所在团部,驻扎双井高峰书院长达两三年。该团许营长所在营部,驻扎在七组虎形的清初所建的陈家大屋。该屋天井四周的墙壁上保留有当时川军征用民房所画的粗黑线标识,许营长所住的下堂前东厢房设有电话。该团另一个营的营部驻扎在原黄庭坚世家公用的黄氏宗祠。该团驻扎双井期间,经常到黄庭坚墓前的地坪操练。当时此处古木参天,村民还保留有一块取材该地古槠树、用于建造对日防空洞的大木板。虎形垴上,现存一座在武宁对日作战中阵亡的、按照四川风俗“竖葬”的罗排长的坟墓。

  双井村保存有多处抗日军民所挖战壕、掩体。虎形埂战壕深1.8—1.5米、上宽1.5米、底宽0.8米、长20多米。水源塘战壕深2.1—1.6米、上宽0.8米、底宽0.6米、长15余米,周围还有多条小战壕。杨家岭、杭山、凤凰山等地存有多处战壕。黄家岭山顶有80多个掩体,每个掩体可容1—3人。

  村民在周边山场捡到过当时的战用品。一组黄家岭村民黄世财的曾祖父黄庆元捡到一只日本士兵使用的铝质行军饭盒。该饭盒盒盖上刻有“秋田”二字,盒身刻有装米线和装水线等。七组村民邱衍雄在虎形山上捡到一夹5颗废旧的步枪子弹。这5颗子弹分别由中国四川、汉阳、金陵等兵工厂制造。七组村民邱庆文在1953年捡到5个炮弹。

  日军在双井犯下累累罪行。在修水县城保卫战的双井外围阻击战中,日军杀害众多中国军民,并在双井村烧抢淫掠。在杨家岭下的湾里大椿树下,枪杀了3名来不及逃走的村民。因无人敢来收殓,他们的遗体被野狗撕咬得东一块、西一块,惨不忍睹。村民邱庆文被战争遗留的炸弹炸亡,邱衍水等村民亦被炸伤。

  双井村是历史上修水县城通往湖南、湖北的东西方向的唯一古官道、驿道上的重要地点。1927年9月9日凌晨,秋收起义主力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其第一团在修水县城紫花墩率先起义,经西摆、黄田路过双井。

  双井村也是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故里,风光旖旎,山环水绕,现保留有黄庭坚墓、高峰书院、“双井”摩崖石刻、陈家大屋等数十处文物古迹,是华夏进士第一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4A级江西省乡村旅游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红色修水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