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山风 • 正文

古市老人遗物中惊现百年账本,村民得知后纷纷还祖上账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黄海

     【导读】近日,古市镇冷水井村一村民从父亲遗物中发现几本百年老账本,里面记载着当地一些村民当年欠下借的财物,他们的后人得知后,纷纷上门,主动为祖上还清了这些欠账,这种跨越百年的诚信,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
                         



九旬老人遗物中惊现百年老账本

  去年上半年,古市镇冷水井村芭蕉坑自然村一位94的老婆婆,带着她几个儿子到同村的彭利华家,问起60多年前欠他家祖上的钱物是多少,彭利华听后一片茫然。

  “这个婆婆我们认识,是我们村里阮友生的妻子,阮友生已经去世多年。据婆婆介绍,阮友生临终前,曾交代过家人,欠我家的财物,具体欠什么、欠多少却不得而知。但我们几个兄弟并不知此事。”彭利华告诉记者,他说,当时,我问起93岁的父亲,他也是三缄其口。

  去年12月份,彭利华的父亲过世了,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彭利华兄弟几个意外地在一个陶罐里发现了两本非常陈旧的本子、几十张契子和欠条。

  “我们打开本子一看,两本账本竟然都是我爷爷彭康林的,里面详细记载着谁欠了我家多少钱、稻谷、盐、米、茶油等等。这些欠账人早已不在了,最早的一笔欠账是在民国八年(1919年),距今已将近百年了。”彭利华说。

  “我爷爷清末到民国时期在湖北江西一带经商,家境不错且人也大方,村里的困难户基本都从这里借过东西,村里的老人还经常说起这些事。我们也听父亲讲过家族的一些历史,但从未听他说起过帐本。”彭利华的五弟彭胜华说,在账本上的确找到阮友华家曾经借了50斤盐。厚厚的两本账本上记载的都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村里人从彭康林家借的钱、物。

  百年账本道出家族的一段历史

  彭利华告诉记者,我爷爷清末到民国时期在家乡经常收购玉米粉、茶油、大豆等农产品,雇用5个挑夫全部挑到外地贩卖。再从武汉购买食用盐挑回修水等地贩卖,从而赚得利润。由于生意经营好,不久家里就在当地富有起来。当地一些贫困人家也时不时到家里借钱借物,他总是谁来都借。

  “听我父亲讲,那个时候好多贫苦人家到了过年的时候饭都没有吃,没有火烤,就经常到我家来吃饭、烤火,爷爷还要给每人发些红薯片、花生等。”彭利华说,由于祖父富有又大方,对贫困人家特别关心,在当地非常受人尊敬的。

  随着欠钱欠物的时间久了,当地村民因无法还下这笔账,就纷纷拿自己的田地进行抵账,彭康林一家逐渐富甲一方。1949年6月,修水和平解放后不久,土地改革席卷全国,彭康林由于田多地多被划为了地主阶级,被当地农会关押到古市镇上东山村的一个祠堂里。后来,村民纷纷向农会保举他,说他不是地主阶级,是当地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还经常救济他们这些贫苦人家。最后,彭康林才幸免,重新回到村里,参与了1952年的土地改革。

  “可能就是从那时候起,祖父就把账本藏起来了,再也不敢拿出来。后来,一直传到了我父亲手上,父亲曾目睹了土改时的情景,也不敢提起帐本的事。”彭利华说。

  村民纷纷查账归还祖上欠账

  4月 6日,村民胡勇军和爷爷一起找到了彭利华,查询自己家上几辈欠条的事。胡勇军的爷爷一眼就认出了父亲胡太生的字,民国三十六年借稻谷一石。经过商议,他们以百斤谷子时价140元还了这笔欠账。

  “这个其实还是我曾祖父那一辈留下来的事情,当我爷爷两兄弟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主动找到主家。跟他商量以现在的时价把这石稻谷给还上。还完后,爷爷两兄弟觉得很开心,也特别安心。因为这虽然是上几辈人欠下的帐,但在那个贫穷的时候是帮了我们祖辈,现在知道了肯定要,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诚信。”胡勇军说。

  这一个从没去追讨过债务的账本,记录着一段百年前的睦邻佳话。如今,欠了账的村里人跨越三四辈都来归还,彭利华一家既意外又感动。记者从账本里看到,外借的东西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上万银元,记载的非常详细。

  “前些年,虽然有人经常来问,但我总不相信会有人欠我们祖上东西。即使有,也这么多年了,我们现在生活也过的去,也没指望别人来还。”彭利华说,看着他们来查自己家曾经的借贷,并主动还清。前两天就有人还来了40斤茶油,还是挺感动的。

  “有一些人上辈不在了,他后辈人知道这些事,听说上辈人欠了别人一些东西后,他就主动来还,不管是谷子、盐、油,他们一一还清,很有孝心、很讲诚信。”村民冷笑梅说。在记者采访时,有不少村民也来到彭胜华家,到账本上查询自己祖上的欠账,表示一定要替祖上还上这些欠账。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山风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