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绘华章——东方啸山水画浅识 我与赞民君皆为大湖山中人,有同乡、同道之谊。赞民少年失怙,十六龄便只身离家,远行求学于岭南一带,及长,又游学于京华,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众多名师亲炙。 赞民广学强记,精识而多能。举凡“清识难尚”者,乃缘于益其学养与阅历焉。与赞民切磋书画,时闻灼见,知其读书涉猎甚广,并非囿于一技一艺。赞民擅书,其小楷精妙,窠书遒劲,均已登堂。其书不在绘事之下,略为画名所掩而已。通音律,擅管弦,畅游山水,不离琴箫,每来大湖山堂,或琴诉幽奥,或箫宣清越,雅人逸趣,不下竹林。
赞民浸淫书画近三十年,初期于岭南画派打下根底,继之又北上问道,转益多师。经多年探究,赞民已洞悉中国画“南北宗”机杼,而于“青绿”一格情有独钟。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中所谓“六法”之“随类赋彩”,谓画之敷彩设色,类相其宜焉。就山水而言,设色画当滥觞于水墨之先。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乃古“赋彩”山水之集大成者,所图皆青绿重敷,灿人眼目。《历代名画记》与《宣和画谱》于李氏父子之画,均极推崇,今见其后世摹本如《江帆楼图》、《明皇幸蜀图》即可窥其端绪。兹后,五代至两宋间,虽王维、苏轼诸人力倡之水墨一格渐为正宗,然青绿一法亦传承有序,高手代出。两宋间,赵令穰、赵伯驹诸院体名手皆精于青绿设色,青绿史上旷世经典,如王希孟之《千里江山图》亦出此间。至元季钱舜举,明之沈石田、文衡山、仇十洲,清之王石谷均妙于此道,各有佳构。至现当代,亦多探索者,唯蜀人张大千成就为著,共余如刘海粟、谢稚柳、何海霞诸人,亦有所创。后学如赞民君,于丹青一脉颇多深究。赞民于继承传统外益多“自觉”发展。我以为其“自觉”处约略有如下数点:一是自觉融合中国画“经营位置”与西方平面构成理念,突出构图之“美”。在其诸多山水图式中,令观者感觉与前人大异其趣者,乃是颇具“现代感”的形式之美。其山水中屋宇、丛树、溪桥、云水之布设,皆源于自然,而又极富“意匠”之安排,颇有“精严”之感。乃因其善于设置与调和画面中诸种矛盾,如黑与白、墨与色、色与色、横与竖、整与碎、虚与实、有与无……等等。二是树石“符号”之自觉性。此处有二义:中国画之树石画法并非准确摹写自然,乃是“我手写我心”,于是形成其主观性较强的符号体系。其次是“符号”有共性亦有个性,以赞民之睿智,将二者调和而恰到好处。三是其“赋彩”技法之自觉发展。赞民谓其“赋彩”法为“积彩”,我虽于此不甚了然,但知其“赋彩”之法已较前人有所突破。如引入西画之色彩观并大胆尝试,用色较前人更为丰富,更为厚重,“积彩”之法,即在于“积”。
赞民君之画,多予人以青春郁勃、意气风发之感。盛年之旅,其足迹未可方囿也,假以时日,其未来之创立必定愈发可观,其境格必定愈来愈高。
曹渔识于大湖山堂
重彩绘华章——东方啸山水画浅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曹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