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潜心创作,曾出版长篇小说《天平》和《后土》。年逾六旬开始长篇传记《陈宝箴》创作。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阳升镇政府退休干部韩魏年——晚年磨笔书乡贤
深冬的一天,太阳暖暖照着大地,笔者与几个朋友乘车从县城到太阳升集镇,敲响了韩魏年家的大门。他居住的是一栋两层小院子,砖木机构。院落中一株大梧桐树簌簌掉下叶子,一畦碧绿的兰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好一个幽静的居所。不要小看这个居所,原省文联主席陈世旭、市著名作家王一民等都曾在这里作过客。门开处,一位中等身材、微胖、皮肤白皙的汉子开了门,他说:“昨晚写到三点多,不是你们来,我还要睡。”
他就是韩魏年先生。
两部长篇的故事
韩魏年一直都说自己不会写小说,因他没读过大学,更不知大学中文系开设了哪些课程。但他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听得多了,就想记录下来,这样的冲动一直到傅朝枢回乡省亲才被激发出来。
傅朝枢何许人也?原美国《中报》董事长,1981年回国省亲时曾接受邓小平的会见,并针对香港回归前期香港动荡的政局向邓小平提出“港人治港”的解决办法,为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1988年他回到出生地太阳升,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韩魏年听着有关傅朝枢的传闻,感叹时世造人,心动之下,开始了小说创作,洋洋洒洒写了30余万字。稿成之后,取天地之贵在乎平之意,书名定为《天平》。小说主人公徐往之曲折悲欢的命运、以太阳升地域生活为底色的风俗人情描写,折服了出版社编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很快给予出版,产生了很好影响。他也因此成为了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2005年,韩魏年创作出版了53万字的长篇小说《后土》,以三次土地革命为主线,描写生活在修水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日常生活。著名评论家黄继聪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这次读《后土》,感到作者对世道人心,天下治乱的认识和评判非常精到,书中冷清体现了作者的深邃智慧和超然情怀。从人物情操和经典对话中,我感觉到作品所隐藏的‘道’和‘理’,其中意味比之于《天平》更加凝重”。
深掘陈氏家族精神
大家以为韩魏年该好好休息一下了。谁知,他又在酝酿一个宏伟的计划。
我们坐在老韩家简朴的客厅,听他娓娓道来。
“作为陈家的故乡人,多年来,一种使命感一直激励着我,要写陈家,写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到底是什么精神传承使他们一家四口的名字都能载入《辞海》,在他们的一生中,演绎了哪些精彩故事?”
于是一天,他带着妻子,提着行李,来到了义宁镇桃里竹土段村,走进了静静的陈家老屋。一个多星期,他吃住在陈家老屋,看着,感受着,走遍老屋四邻,听老辈人讲古,知道了陈家老祖先克绳靠种蓝草为生的故事,感受到陈宝箴中举后在晒场树旗杆的荣耀。
令韩魏年深为震撼的是,作为官宦家庭,陈家老屋竟是土坯房。他知道,陈家不是建不起青砖大瓦房,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钱财用在办学校上,在最早栖居的小山沟护仙原和现在的竹土段,陈家都建立了义学,鼓励家族孩子读书。陈家家训甚至规定,祖坟巨杉什么人也不得砍伐,而家族孩子升学所用无碍。呆了十来天,老韩坚定了写陈家的信心,临别那天,他跪在陈家祖坟前祈祷:“我年纪不轻了,身体也不好,现在才开始写陈家先人,你们一定要保佑我完成计划。”
着手创作《陈宝箴》
韩魏年用了近两年时间搜罗阅读关于陈家的资料,这才发现,自己进入了博大精深、浩如星海的世界,原来构划《国殇.陈宝箴》、《诗魂.陈三立》、《史学大师.陈寅恪》的选题太宏大,自己已逾花甲,要想出精品,只能写好一个人。他选择写陈宝箴,主意一定,思路豁然开朗。他四方收集有关陈宝箴的史料,并专程到湖南凤凰县“陈宝箴纪念馆”查阅摘抄资料,收获颇多。
韩魏年计划创作的《陈宝箴》为120万字,估计要用5年时间完成,现已撰写近30万字。对于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老韩坚持严谨的态度,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最高要求,拒绝戏说。为丰富主人翁情感,韩魏年用文学的笔法描写陈宝箴的精神世界、精神支柱、精神寄托,赋予他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目的是要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陈宝箴。
韩魏年——晚年磨笔书乡贤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